10/19/22 安迪·沃霍尔

——波普时代幕后的窥阴者

这里是Sylvie的艺术整理计划,一个艺术圈外人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接近艺术。以及不定时穿插她的gap year成长随笔。

我为什么想写安迪沃霍尔。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知道他的名字,他的作品,他在艺术圈的地位,但我看不懂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无法给我任何感官上的愉悦或者是冲击。玛丽莲梦露的头像,金宝浓汤罐头,我无法和他们产生任何链接。

这种第一手的直觉经验和第三方信息所带来的巨大反差逐渐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他的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他那么重要?

直到我看了他相关的纪录片和书,我再次感受到了那种“原来是这样啊”的快感。

安迪沃霍尔的有趣在于一种极具复杂性的反差。他内向羞涩,沉默寡言,却又痴迷疯狂,建立“工厂”吸引全纽约最有趣最疯狂的怪胎;他说波普主义就是一种肤浅,表面,简单直接,没有背后的隐喻,可是他又为自己精心设计造型和人设,他让人们永远看到的是他精心装扮后的面具,摸不透他,而他则藏在黑暗处窥阴,观察一切。

徐冰在十三邀的采访里曾提到:安迪沃霍尔是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艺术家,不是波洛克,也不是别人。就是安迪。在我看来,安迪释放了50年代美国极盛时期商业消费时代所唤起的人们的能量。随着商品消费主义的兴起,人们的差别再一次因为“商品”消融了。安迪说他喜欢可口可乐,因为无论是总统,明星,还是普通人,大家都喜欢喝可乐。廉价,唾手可得,随处可见,却又象征着新时代的欢乐与自由。所以他要歌颂商品,他把可口可乐原封不动的画进自己的画里,让人们像欣赏其他艺术作品一样瞻仰可乐。

在他的作品中,那些个人化的笔触和表达也随着商业时代一同消失了。批量复制,工厂流水线,他把这样的概念也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所以我们看到32张一模一样的金宝浓汤罐头,堆叠的洗衣粉盒子,或是颜色不同的玛丽莲梦露。除了画家的笔触,画中作者的精神也一同被藏匿起来,画中的意义不再重要。他讨厌艺术家一定要从作品中传达自己的精神,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所表达。他说他希望自己的画可以“不动声色,不表情态,不具名型”。

他喜欢把真实的自己藏匿起来。在画中是,在生活中也是。他喜欢做一个观察者,一个操纵疯狂却躲在面具之后的人。安迪沃霍尔的工作室“工厂”聚集着纽约所有的疯子。他对古怪诡异而又张狂的人和事着迷,在流水的派对中,摇滚,药品,模糊的性向,人们在这里肆意狂欢,有时候也迎来自我毁灭。因此安迪沃霍尔被指责邪恶,让人们自我毁灭而他在一旁观看,甚至是拍摄或记录下来。他自己否认了这样的指控,他说他只是现实。

在我看来,安迪一直有这样的野心,他想戏弄所有人。

在他初踏入艺术圈的50年代,那时仍然是以波洛克为首的抽象表现主义世界主导,他们挺着一副完全雄性的白人男性姿态,荷尔蒙充沛,酗酒打架,安迪沃霍尔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因为他的娘而被排斥。不过安迪的应对也显得颇为有趣,他说尽管自己并非天生猛汉,但是他说刻意装成另一个极端的,甚至以此为乐。因为一想到当人们看到一个娘娘腔的画家脸上的表情就让他欢乐不已。他从来不怕权威,而是想着如何戏弄权威。

他不断的使用玛丽莲梦露,等世界上名气足够大的人当做创作对象,则是又一次将星光与名气作为他戏弄大家的手段。他总是要惹人注目的,而当他真的置于闪光灯下,他却又一言不发,留给别人无尽遐想。

安迪代表了那个年代,却又超越了那个年代。正如安迪几乎从不嗑药一样,当所有人尽情沉浸在波普时代的自由与疯狂中,他像教父一样操纵并记录下了这一切。波普主义已经不仅限一种艺术流派,他已经流淌进那个时代的各个角落,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哲学。很难说安迪沃霍尔是不是就是波普主义,但波普主义一定离不开安迪沃霍尔。

欢迎在小宇宙《艺术误读》上收听更多关于「安迪·沃霍尔」的内容!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