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K dao
Cover photo

AI 用途易懂,web3 意義難明

區塊鏈社會學 #196 2025.03.20

kin ko

kin ko

上週介紹的創世 Liker+「AI 書僮」,名額還剩 38 位,請把握最後機會訂閱,永久鎖定特惠月費。

Liker+:買書獲 5% 回贈,不設上限(以 LikeCoin 派發);創辦人直接回覆查詢,聽取意見;優先使用各項新功能;AI 書僮(稍後推出);定價 9.99 鎂/月,或 99.99 鎂/年。

首 100 位訂閱額外可享:AI 朗讀書本服務;「創世 Liker+」紀念紋章;特價 3.99 鎂/月或 39.99 鎂/年,永不加價。


因著 AI 書僮的企劃,有讀者問我是否也跟隨大隊,從 web3 轉軌 AI 了,慨嘆區塊鏈果真是過眼雲煙。

不,web3 依然是我核心關注的課題,而且如之前所說,我會再投入至少三年在 LikeCoin,完成十年之約。web3 也好、AI 也好,只要能讓 Liker Land 更加好用和更有意義,都令我興致勃勃。

重點不在轉軌與否,而是 web3 與 AI 如何改善閱讀和出版?

提升效率,摧毀生態

曾說,AI 是要促進生產效率,區塊鏈是要改善生產關係。AI 的價值主張很簡單,不外乎為你代勞,提高效率,減省成本;放在出版與閱讀,可以幫作者發想、整理資料,替出版社校對、排版,為讀者朗讀文本、翻譯全書、深度分析等。

較少為人討論的卻是,AI 一方面提高生產效率,另方面也在改變(不一定是改善)產業結構。在出版界,最顯而易見的要算是翻譯,從原來只有大作家、暢銷著作才有出版社找專業人員翻譯,轉眼間變成幾下按鍵就人人都能翻譯出質素還行的作品,而 AI 翻譯員的水準還在持續提升。很難斷言在這情況下,專業翻譯人員的生計會變好還是變差,畢竟雖然表面看是飯碗會被廉價勞工搶走,但也不能忽略翻譯人員也能利用 AI 提升效率,而且隨著翻譯門檻下降,校閱譯品的需求也有可能大增。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 AI 正在改變翻譯員在出版業的角色,而類似情況也在校對、編輯、設計,甚至創作等環節發生;Kindle 早就明確禁止由 AI 撰寫的作品,但是,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請 AI 幫忙,多大程度的參與才算 AI 撰寫,越來越難判斷,單是定義清楚已經極難。

受威脅的,何止是個別從業者而已。現時的大語言模型甚麼都懂,背後除了網頁數據,還有大量品質更高的書本,國際版權法強調翻印必究,豈料百多年後,被秒讀億字且能融會重寫的 AI 全數學習,無需翻印,一下子嚥下百年智慧,道謝都不用說一聲。把這道板斧演繹得最淋漓盡致的莫過於(並不 open 的)OpenAI,建基於 Google 的 transformer 研究成果,借用大半個互聯網的資料學習,達到關鍵成果後卻改為閉源,掌握著生產資料,「降維打擊」其他低智慧體,從新的生產關係獲益,努力興建的同時,也在盡情破壞。

說著說著,從個體談到整體,從生產效率談到生產關係,又變得難懂、離地了。

生產關係:係咁㗎啦

「生產關係」是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概念,與其自暴其短拋書包從學術角度解釋,以下嘗試從出版的語境去展開。

讓我們考慮一本書從寫作到閱讀的生產過程:作家 Alice 寫成文本、委託出版商 Bob 製作、上架電子書店由營運者 Carol 推廣、 最後售予讀者 Dave 閱讀。在整個過程中,Dave 付出金錢獲取知識或娛樂、Carol 掌握銷售通路得以賺取利潤、Bob 藉著編輯、排版、設計等專業服務獲得收入、Alice 以學識和想像力換來(很可能不足以糊口的)報酬。這一連串「原料供應商」、「文字工廠」、商店、消費者之間的交換及互動,就是出版業的生產關係。

上述概念非常基本,很難想像有人會不明白。但「不明白」有兩層意思,知性上的,和感性上的;前者是沒法理解詞彙或概念,後者是沒法產生同理心,當我說「不明白 TikTok 有甚麼好看」,指的是沒法體會,即使你解釋半天,我依然不會明白。我觀察到,有時說不明白的讀者,著眼點其實是後者;說不明白生產關係的,是把創作、編輯、發行、販售、購買等角色、參與及所得,一律視為「係咁㗎啦」(是這樣的了),沒法體會有甚麼值得斟酌。

這種沒法體會,說穿了不過是接受現狀,把存在視為真理:版稅不足以糊口?影音時代,係咁㗎啦;平台獨大?市場經濟,係咁㗎啦;電子書讓實體書店走下坡?時代巨輪,係咁㗎啦;付了錢買電子書,讀完想轉贈卻不能?在商言商,係咁㗎啦。一切彷彿理所當然,然而,區塊鏈的出現,卻讓人看到改變的可能,而這正是其令我著迷之處。

2022 年,我利用 web3 技術實驗自主出版,在 34 天透過 21 個通路,向來自 18 個地區的 943 位讀者,賣出 1024 本「翻印不究」的著作,每本 9.9 鎂附簽名寄語;參與的通路除了自媒體還包括傳統書店,讀者能拿文本的檔案自由使用,包括打印成紙本書和轉售。這些數字與規模儘管微不足道,但分散式電子書的模式卻像個頑童,挑戰被成年人視為不辯自明的秩序:著作保留所有權利、作者依賴中間商出版和銷售、讀者想閱讀就得購買、購買就是為了閱讀、作者與讀者間是一買一賣的消費關係等等。web3 讓我們重塑生產關係,讓世界少一點「係咁㗎啦」。

魯迅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頑童不可能一下子改變世界,然而誰都說不準,他會否成為燃起出版業變革那點星火。

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記得在大學念經濟 101 時,老師總以 A(pple) 與 B(anana) 說故事,解釋當蘋果的需求上升,香蕉的需求會下跌,兩者為替代品的關係。時間快轉三十年,A(I) 與 B(lockchain) 不再是替代品,AI 要勝,不見得 blockchain 要敗,反之亦然。

AI 用途廣泛,web3 意義深遠;用途的意義易懂,意義的用途難明,但兩者同樣重要。利用大語言模型開發 AI 書僮提高閱讀效率、增添樂趣的同時,我將不忘初衷,透過 web3 妥善保育歷史、拉升作者與出版業收入、加強讀者參與並重塑刻板的消費關係。

我並沒有從 web3 轉軌 AI,我的「軌道」從來都是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p.s. 義守書店新址的籌備工作如火如荼,我把部份舊書搬到書店並退訂迷你倉,明明合約期已到,退租的表格卻有多個欄目,而且均要求必填;被弄煩的我在原因一項隨便填上「冇錢呀」,敷衍過去。幾日之後,曾瞄到我倉內的一大堆書、有數面之緣的行政小女生發來郵件,說看到我退訂的原因,請我「唔好唔開心,要加油」。看著郵件的我,內疚無心騙了小女生的同時,感到十分溫馨。嗯,會加油。

Collect this post as an NFT.

DHK dao

Subscribe to DHK dao to receive new post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Over 22k subscribers

AI 用途易懂,web3 意義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