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週四,7.18)我會漂流到香港的盡頭,15:30-18:00 安坐柴灣興華二邨的興華茶餐廳喝茶看書,如果你不嫌長途跋涉,歡迎來開錢包,拿 DHK,聊聊天。
2、漂流教室之後,我會到獵人書店參加「民間書展」,第二屆香港小型出版銷售場暨私人書店奧特萊斯,並於 20:00-22:00 跟 Penana 和界限書店一起討論「香港出版可以如何由字及興?」,活動收費,必須預先報名。
四年過去,《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再版了。
說來慚愧,香港書展開鑼,大家都在今天發表新書,我卻只能在書展以外預售,而且並非全新作品。
儘管如此,這部再版絕不欺場,除了全新設計與編輯,補充 2020 年以來的脈絡以外,還新增〈四年人事幾番新〉、〈DHK:七百萬人上鏈之道〉等從未發表的內容。
為答謝大家的支持,週報的現有付費訂戶,無論年付與月付,均會獲贈價值 14.99 鎂的電子書簽名版,我將另行通知,敬請稍候。
至於免費訂戶,現以年付訂閱本週報,亦可獲贈價值 14.99 鎂的電子書簽名版,送完即止。
如果你堅持紙本書的質感,可於 Liker Land 預購 紙本書 + 電子書套裝,特價 19.99 鎂,八月初發貨。
自序——寫了二三十年的書
雖然實際執筆時間只有新冠肺炎肆虐期間的兩三個月,但對我而言,《區塊鏈社會學》更像是寫了二三十年。
自小喜歡電腦,1993 年入讀中大主修計算機工程,正値互聯網進入民間,大學生是少數擁有電郵地址、可以使用 Mosaic 瀏覽器上網甚至編寫網頁的一群,我大為沉迷。但也是在大學生涯,我接觸到社會科學以至更廣闊的世界,高度懷疑資訊科技如何影響社會、個人專業到底讓社會變好、還是變壞。
我尋找答案,不得要領。社會科學的理論尙未懂得理解互聯網,反過來,想在工程的畢業論文研究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卻沒有教授願意接這樣的題目、這樣的學生。我用計算機工程和社會科學分別塡滿主修和副修的學分,在香港主權移交之際,草草畢業。
畢業後一直圍繞資訊科技團團轉,想確認科技正面影響社會的想法,念茲在茲。因為創業,相對有空間做決定,一有機會就不安分,企圖以科技介入社會。比如使用開源軟件提供解決方案,讓中小企得以負擔,現在看來理所當然,20 年前卻遇到很大阻力,「出了事誰負責?」的質疑我早就 「耳熟能詳」, 並非近年推動區塊鏈後才面對。
此後的 18 年,我大部分時間從事手機遊戲,對一些人來說是純粹娛樂,但對我來說,得以在數位空間按自己的價値觀建構世界,卻是千載難逢實踐社會科學理論的機會。在競爭極度激烈的商業叢林,我經常任性地進行社會實驗,投資人語重深長地跟我說,「回饋社會這種事,他日再說也不晚。」他是對的。生意我沒做好,遊戲改變社會的嘗試也流於小打小鬧。
然後,我遇上區塊鏈,再一次感受初遇互聯網時那種震撼。再然後的探索,一一記錄在本書的各個章節。在此感謝天窗提供書寫空間,還有編輯、設計和發行團隊的支持,讓我「打開天窗,敢說亮話」,在這個言論自由不斷被壓榨的時代,彌足珍貴(本書初版由天窗出版社於 2020 年推出)。謝謝 LikeCoin 的同事們把實務工作都處理好,讓我得以「不務正業」。也感謝這幾年來支持 LikeCoin 和 DHK dao 的所有人,這些人當中很多聽不懂我講什麼,純粹因為相信我而支持,讓我既高興又糾結,希望閱畢本書,大家不用再支持得不明不白。
《區塊鏈社會學》重理論,更重實踐;談科技,更談人文;寫給當下,更寫給未來;為自己寫,更為社會而寫;很卑微地完整論述,卻也決心為時局指出新路徑。最終能走得多遠,帶來什麼影響,我毫無概念。這種心情是熟悉的,我還淸楚記得,一年前(2019 年)的 6 月 9 日,我跟潔平和 Matters 的幾位同事開會至中午,聊起接下來的遊行,大家都說心裡完全沒底,但對於必定出席都覺理所當然,最低限度是對歷史的交代,況且,結果誰能預料呢。
除了談判與抗爭,要實現民主更不能被阻擋的路徑,是創造。當本書創造價値與民主的倡議讓你覺得很「理想化」、難以實踐,不妨想想過去一年發生了的事情,書中的構想,也不是那麼瘋狂的一回事吧。歷史得由人去創造,結果,誰能預料呢。
最後,僅以本書悼念年前逝世的父親高治本。我不信姓名決定命運,但亡父叫治本,而我叫重建,也許冥冥中有主宰,讓我堅持針對問題之根本,重建家國。
p.s. 上週提到一個婚禮、四個葬禮後,本週再去了另一葬禮,去了醫院探望前輩,又去了墳場探望家人。留在香港除了能光顧良心小店,更重要的也許是可以去教堂、醫院、墳場、法庭和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