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 作為創業路徑

教壞人的創業建議.一(區塊鏈社會學 #90)

寫本篇週報之際,正旅居於台南的民宅,穿梭於小巷子吃冰淇淋。週五會到高雄,於風景怡人,帶自家海灘的國立中山大學客串社課,討論分散式出版。週六回到台北,在飛地書店以忠實書迷的身分出席董啟章先生「科技與人文書寫——在 AI 語言與 NFT 物件的時代寫小說」講座,既期待又緊張。

初春的台灣實在太舒服,幾乎都不想寫週報了。


科技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新的 buzzword,然後就有一堆人說要「以 buzzword 做乜乜物物」。近月 ChatGPT 帶起全球 AI 大熱,馬上就出現多個新項目,除了人所共知的 AI 寫文案和畫圖,還有以 AI 做財務報表、分析數據、日程助理,反正 AI 就是「萬能 key」,AI 作「膽」搭配任何工作,都有人想到並且已經付諸實行。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過一陣子就會有人跑出來,指正那些沒有做成的創業者 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瞬間成為獨角獸那些當然沒有人去指正)。創業導師會說,要避免考慮新的技術可以做到甚麼,那是「當你有一個錘子,甚麼都長得像釘子」,正確的方法是鎖定要解決的問題,然後找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另一種說法更具體:強調技術而不是解法,就代表錯誤使用技術去切入,比如當創業者說「AI 秘書」而不是「像你肚裡面蟲子的秘書」,意味著捉錯用神,錯誤把重點放在技術手段。

一切聽起來很合理,好些真材實料,我尊敬的創業導師都提過類似的意見。但是,我想補充另一個觀點。

收藏本文的 Writing NFT

站在風口豬才能起飛

當世界都在關注 AI,ChatGPT 是當前最熱搜索詞,作為「站在風口起飛的豬」,如果你不去領關鍵字帶來的紅利,最好你是營銷天才,否則很可能進不了潛在用戶的視野。你的產品或許很好,但別忘了演算法冷酷無情,從不鋤強扶弱,更不會去設定議題。

社交媒體有演算法,物理世界一樣有演算法,不然怎會有「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的傳統智慧。大眾媒體就是追著社會議題報導,不要忽視 buzzword 的力量,高估群眾獨立思考的能力。再說,即使有獨立思考,群眾也首先要掌握基本訊息。當我們說創業者拿著錘子找釘子,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在 buzzword 出現後才特別關注?搞不好,事實是反過來,不是創業者趕潮流推出產品,而是我們在 buzzword 出現後才接觸到項目。

專家也許關注 AI 很久,但相信沒有人能否認,群眾的確是 ChatGPT 出來後才對 AI 議論紛紛。設身處地站在創業者的角度看,如果文案寫的是「像你肚裡面蟲子的秘書」會產生甚麼結果?很可能潛在客戶看不見他,投資者發現不到他,更諷刺的是,創業導師也不會指正他,因為根本就不知道這項目存在。

分享一件真人笨事。拙作《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每章之後附有工作坊,書中註明,完成全部五個工作坊的讀者可找我領取證書。這張證書技術上是以 NFT 實現,但我當時沒有說明,原因正是我也深信要著眼問題本身而非技術,證書才是本質,NFT 只是解法。結果呢?完全沒有讀者領取。不隨波逐流的結果搞不好可能是,根本不流。書在 2020 年中出版,如果當初我的用詞不是「證書」而是「NFT」,乘著其後出現的 NFT 熱潮,領取證書的反應一定很不一樣。

buzzword 已經過氣還用來包裝產品固然是姍姍來遲的標題黨,但當整個社會都在關心新興技術卻避用對應的 buzzword,也不過是「捉到鹿唔識脫角」而已。

時機,才是真正的關鍵。

有雞先定有蛋先

俗語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來表示難分難解的因果關係,一般人卻不會問「先有 problem 還是先有 solution」。不過,答案可能沒有你想像中那麼清晰。

讓我們玩個思想實驗,問自己:AI 生成圖片的 solution 出現以前,你有「說幾個關鍵字就能用一分鐘生成圖片」這個 problem 嗎?

我自問,區塊鏈出現前,絕對沒有「發行自己的貨幣」這個需求。互聯網出現前,除了科幻小說家,常人不會有「瞬間把郵件寄到地球另一端」的需求。原因很簡單,那通通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

當我們說某些創業家 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不要忘了,完全撇開技術,很多時人類根本意識不到那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我小時候住在寮屋,沒見過抽水馬桶,也意識不到清理便便這個 problem。弔詭得很,人類雖然貪得無厭,但同時缺乏想像力,發明家除外。只要習慣了,多麻煩都不是問題。

很多時的確是有了 solution,才會出現一系列的 problems。比如說有了輕巧而大容量的存儲,才出現「帶著 1000 首歌到處走」這個需求。Steve Jobs 要不是拿著錘子找釘子,恐怕就不會有 iPod。

毫不誇張的說,甚至連 iPhone 很大程度上都是 solution looking for problems。2008 年之前,你聽過有人提出「隨時隨地上網」、「吃飯前先拍照」、「懂得去任何地方」之類的需求麼?

不過,說到 solution looking for problems,iPad 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所有我認識的早期 iPad 買家,包括我自己,起初幾年要麼就是把 iPad 放著封塵,要麼就是幫蘋果努力找出處於手機和電腦之間,「不倫不類」的 iPad 到底可以用來幹嘛。幾乎所有 iPad 的應用場景,都是先有了這片玻璃才被創造出來的。鏡頭快進到今天,我沒有在用 iPhone,但 iPad mimi 卻機不離手。

當然,唯有蘋果的營銷、論述和開發能力,才能如此創造需求,我絕非主張大家去學蘋果,否則將會眼高手低,死得很慘。但是,請不要忘了 solution looking for problems 也有成功案例,況且,我們還沒聊到最經典的 Post-it 便利貼呢。

麥兜的力量

麥嘜漫畫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麥太問麥兜,為甚麼總是吃很多飯。心地善良的麥兜說,吃得飯多就有力氣,就可以幫別人打開瓶子了。

又是 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

麥兜可能很笨,我們或許沒有不夠力氣打開的瓶子,卻不能就此斷定其他人都用不上麥兜的力量。我們沒有這個 problem,不代表世上就不存在這個 problem。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 不一定是問題,重點是 problem 是否存在,產品夠不夠好,營銷能否觸及潛在用戶。

如果你是麥兜,儘管你只是個笨蛋,不懂得從問題入手去找出對應的解法,請不要氣餒,與其糾結於別人的批評,不如專注去以 solution looking for people who have the problem,用心服務他們,說不定,也能成為一個不過不失的創業者。

我的文章不為圖利設限,全部開放閱讀。如你喜歡本文,請收藏它的 Writing NFT,支持寫作,保育新聞。

收藏本文的 Writing NFT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DHK dao logo
Subscribe to DHK dao and never miss a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