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知情不報 開放數據被私有化

星期一,訂了香港航空1800臺北飛香港的HX265。離開前的下午,都1430了,卻還有好幾件事情得辦,匆匆在西門町花5分鐘吃阿宗麵線當午餐,去了板橋的匯豐分行想要重新激活封塵的帳號,再在江子翠找朋友聊了一會兒LikeCoin,然後邊趕往臺北車站機場捷運,還邊在路上車上用Zoom app連到網上conf call,跟團隊談區塊鏈應用開發。

快到機場,裙拉褲甩之際,Google發來通知說飛機延誤了20分鐘,不多但足以鬆一口氣,沒壓力了,慢慢走。施施然到櫃檯辦登機手續,確認是否延誤,職員卻說沒有,後來蓋章時再問一遍,還是說沒有,我判斷多數是航空公司的內部訊息來得慢,以前也有類似經驗,沒太在意。可是即使過了安全檢查、出境,期間查了幾次告示牌,還是說航班準點,雖然判斷多半是網上的訊息更可信,畢竟沒理由冒險,只能跑著趕往登機閘口,然後在理應開始登機的1740,航空公司在閘口才告訴乘客航班延誤。

當然這只是雞毛蒜皮小事,沒有人受傷,或許沒有人有金錢損失,甚至來不及買伴手禮省了錢也不定,只影響部分人的時間安排,而且只是像我這些對時間“分分計較”的人。但這種小事也要寫出來,不是雞蛋挑骨頭要索償,而是這裡反映出來的是航空公司掌握著數據卻知情不報,不尊重持份者知情權,態度很有問題。

航班升降屬於開放數據,Google和其他查詢航班應用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香港航空沒可能不知道。HX265的上一航班,香港飛臺北的班機延誤了,HX265不可能準時起飛,航空公司早就知道了,不是秘密,既沒有隱瞞的需要,也沒有隱瞞的正當性,純粹就是刻意不告訴你,甚至不告訴自己的職員,讓她/他們一起隱瞞客戶。

航空公司既然不跟乘客溝通,我也只能猜想,不是陰謀論,我也認為公司不見得會因此得到甚麼好處,甚至它們會認為自己意願良好,替客戶安排好時間,讓客戶早點到達閘口,避免錯過航班。只是,乘客明明有權安排自己的時間,我本來可以輕輕鬆鬆的。航班最後延誤半小時多抵港,空中服務員例行公事地說 “對於此次航班延誤為乘客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卻其實,這些全是空話,開誠布公,讓乘客得以安排時間才是重點。

但把開放數據私有化的又豈止航空公司而已。比如港鐵,死命攬著數據,不為甚麼,純粹就是習慣了官僚,深信公眾知道得越少對自己越有利;又比如九巴,口口聲聲說巴士班次資料屬公司資產,使所有民間互聯網和手機應用公司沒法讀取也因此沒法做出好應用,逼得市民只能使用打開時要先看5秒廣告的官方手機應用。

本來,商營公司說自利的話沒甚麼大不了,只要政府把開放數據加入到發牌要求就一了百了,偏偏我們的政府居然沒法要求公共交通工具開放班次數據。大概,那是因為政府自己最是認為數據由官僚保有才是公民之福吧。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8.04.01 “chungkin Express” 專欄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DHK dao logo
Subscribe to DHK dao and never miss a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