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布好康。
從本週開始,我會每週空投最新的 Writing NFT 給〈區塊鏈社會學週報〉的付費訂戶,回饋大家的支持。請各位付費訂戶不用重複收集這篇文章,當然,要是很喜歡的話還是可以多收一個甚至多個啦。
麻煩各位付費訂戶回覆郵件提供你的錢包地址,以獲取每週文章的 Writing NFT。
話說過去幾年,我一直有跟文善討論區塊鏈,為當時連書名都還沒有的《逆向童謠》作資料蒐集。坦白說,當時我不確定她是否真的會針對這個題材寫出推理故事,但反正我就樂於科普,一談再談無妨,更何況她是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得主。沒想到,這個以會計、審計為本業的作家,比其他作家都更早交出「區塊鏈推理小說」,裡面包含的科技元素更是非常深入。
深入,卻淺出。一般人覺得區塊鏈難懂,通常都歸咎於它很「技術」。但我反而認為,是因為它很雜,很跨學科。文善以獨有的財務視角去理解區塊鏈,還透過主角石小儒的口,以白話解釋了多個相關概念,單是讀這一部分,就很有趣了。
我只是非常業餘的推理小說迷,但覺得它的基本條件是結局要讓人想「割凳」,尤其是本格派推理小說。甚麼叫「割凳」?話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很多時會優先在午夜場上映測試反應,但夜貓子觀眾往往是「性情中人」,遇上不如人意的結局輕則破口大罵,重則以發洩於名貴皮椅子,割凳離場。
我說推理小說要讓人想割凳,當然不是要求劇情沉悶,而是要揭開謎底時讓人「憤怒」,怪自己被可惡的掩眼法欺騙,怪作者這都寫得出來,但詭計聽起來又確實可行。以這個標準來說,《逆向童謠》滿足了我的期望,它的詭計不但可行,甚至可以用寫實來形容,偏偏我卻沒想到。幸好在家看書的我,壓抑了自己的割凳衝動。
除了科普與詭計,另一點我讀這本書時意識不到的是書的洞見。AI 忽然間成為全球焦點,AI 主導,區塊鏈「沒落」,兩者之間的博弈,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搞清楚狀況,《逆向童謠》居然一年多前就預視到,真不得不佩服文善的宏觀與遠見。
說到這裡,本來我是想要提供幾條買書鏈接的。不過想了一下,如果你已經習慣買電子書或者網上買書,也不需要我提供鏈接,還不如把字數省下來,鼓勵有興趣讀《逆向童謠》的大家走動一下到實體書店,尤其是獨立小書店購買好了,支持創作之餘也支持弱勢通路。
p.s. 下文寫於去年 5 月,收錄於由皇冠文化出版,文善的《逆向童謠》
不到最後不知終局
(編按:本文涉及關鍵劇情設定,建議讀完全書後再行閱讀。)
文善來信,客氣地說我「看著本書出生」,應該寫序,我與有榮焉。沒料到苦思良久,想不到如何不劇透地寫出一份推理小說的序。
直至前幾天遇上區塊鏈的金融風暴。話說「算法穩定幣」UST 被追擊至跟美元脫鈎,七十二小時光景,被推得最低見 0.2 美元,其背後支撐的 LUNA,更於一周內從 86 美元掉到執筆之時低於 1 美元。資產大量蒸發的我想,嗯,就從這裡談起吧。
UST 及 LUNA 的機制設計一直充滿爭議,有人對它趨之若鶩,也有人直指它為龐氏騙局。其創辦人 Do Kwon 非常自信,到處撩起火頭的性格,為項目火上加油;他一直大肆宣揚 UST 的願景,此刻落難,看淡者大快人心,部分仇家更落井下石。
《逆向童謠》中,石小儒提到「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正是 Do Kwon 的寫照。這句話在華人社會經常作貶義用,形容某些人吹牛,作出承諾的背後缺乏實際支撐,只是左右逢源,希望騙著騙著,能把謊言變成事實。
有趣的是,在西方文化語境,尤其是北美,這句話是褒義,帶著正能量,大意指「用念力告訴自己做得到,就真的能成事了」。如維基百科解釋:by imitating confidence, competence, and an optimistic mindset, a person can realize those qualities in their real life and achieve the results they seek.
個人 fake it 比較單純,正如維基說,是為自己打氣。我很佩服文善,總是一堆題材在排隊,每年都挑戰「新的領域 × 推理」題目,創作能量澎拜之餘,作息卻又無比自律,完成一部又一部佳作,不斷給讀者新鮮感。至於我,別說是一部小說,只是短短一篇序言,已經要抱著 fake it 的心態去開始,不寫到至少一半,都沒有把握能 make it。
眾人之事就不一樣,fake it 需要的是給群眾信心。有人認為這不成理由,堅決認為總之「fake」就是詐騙、就是不對。這是崇高的道德操守,但忽略了有些時候真假並非那麼客觀的簡單二分。比如:面對疫情,政府固然應該對各種資訊與數據開誠布公,這是客觀的真偽,但如果公開訊息之餘,總統對民眾說「國家一定能度過難關」,明明沒法肯定他是不是在撒謊,就變成了結果導向:如果大家抱著信念度過了難關,那就是實話;相反,他就成了騙子。
在區塊鏈的領域,Bitcoin 發明者 Satoshi Nakamoto 談到 Bitcoin 會否流通起來,也說過類似的邏輯,“If enough people think the same way, that becomes a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貨幣的核心,正是需要群眾相信它。撇開立心不良,打從開始就計畫圈一筆錢跑路的項目不談,正規的密碼貨幣,要 make it,先fake it 幾乎是個必經的過程。
事實上,我們每天在使用的臺幣,本質上也是如此。如果你認為我誇很大,你也許忘記了不久的以前,臺幣還稱為新臺幣,一九四九年才發行,那之前的舊臺幣都失效了,必須兌換成新臺幣。這種黑天鵝恐怕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黑,稍微追溯歷史就知道,法定貨幣甚至政權的更替,偶爾就會發生,只是我們剛好活在相對和平穩定的幾十年,沒感覺到而已。
再說,一般人心目中絕對穩健的現代銀行體系,從來就沒有足夠的貨幣供應讓存戶提款。假設資金準備率為 16%,只要一下子超過六分一的存款被提取,就足以讓銀行擠提,這件事不發生,全靠存戶相信體系不會出事。
《逆向童謠》,就像我們的生活,沒有戲劇性的密室殺人,沒有誰十惡不赦,也沒有誰大義凜然,不到最後不知終局。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我們以為是行騙高手的個別事件,卻原來更是生活日常;我們以為關鍵在於 fake 還是 make,卻原來真正的關鍵是:until。
我的文章不為圖利設限,全部開放閱讀。如你喜歡本文,請收藏它的 Writing NFT,支持寫作,保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