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普遍喜歡澳門,視之為後花園,來者有沉迷賭博的,有愛好傳統歷史建築的,也有鍾情地道美食的。而我除了對賭博興趣缺缺,對澳門的地道文化可謂照單全收,有一種微妙的親切感。
以往到澳門,都是「新曲+精選」式遊玩,到幾個必去的點如新馬路、紅街市、官也街,也逛一些新地方,澳門雖小,但每次總能找到驚喜,看到新鮮事,吃到未嘗過的館子。
上周到澳門出差,倒是第一次,也難怪,「後花園」可不是工作的地方。不過,那只是大鄉里如我不願接受年代變化,把對澳門的觀念鎖定在昔日印象而已,整個路氹城,的確很適合舉行大型商務展覽和會議。這次過大海,正是出席為期兩天的區塊鏈講座和展覽。
或許,對澳門的印象還維持在昔日的不只我一個。對話中說到「澳門」,本土的澳門人一般會理解為澳門半島,另一邊是氹仔,再另外的是路環,比如從氹仔到另一邊,會說「回澳門」。這跟港人把「香港」理解為港九新界不一樣。當然氹仔是澳門一部分,澳門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些政治正確的官方定義大家都清楚明白,我可不是鼓吹「氹獨」,只是往往,日常語言反而最能反映大眾心目中的理解。
這次不單是首次為出差到澳門,也是第一次到「澳門」卻沒踏足過「澳門」 — 往返經氹仔碼頭,而且兩天下來也只在路氹活動。會議地點在喜來登金沙城,金碧輝煌得無話可說,出展公司眾多,肯定超越了香港所有區塊鏈相關的公司的數量,人頭湧湧,大部分來自中國。當然這不只是區塊鏈活動的獨有現象,也是整個路氹城的普遍現象,甚至,從來澳的船上,已經能夠感覺到。要不是會議後的兩小時自由活動,我不會覺得自己踏足過澳門。
活動在氹仔舉行,除了硬件配套,更加是拜中國政府打壓加密貨幣發行(ICO)所賜。事實上,一輪打壓,受惠的不單是澳門,還有星加坡、台灣、甚至日本,區塊鏈生態圈都因此多了大量中國公司的身影。至於香港這個炒賣之都,雖然這刻前財金官員抨擊加密貨幣,按照以往的慣例,大概會後知後覺,在幾年後提出「打造區塊鏈中心」的構想吧。由退休官員說出政府想說但不想認賬的話,還見得少麼。
患有「大型商務活動恐懼症」的我,雖然肉身在出席,心態上卻一直期待活動結束。來到會議尾聲,事先相約好聚舊,澳門土生土長的朋友到場找我,問我要去金沙城的哪家店,我說,拜託,帶我到真正的澳門吧。朋友想了一下,正值黃昏,於是把我帶到路環村,吹海風,看日落,吃蛋撻。或許是落差太大,對自己,對澳門,對環境,一時間我不免有點感觸。
朋友從事資訊科技,熱愛他的土地,這些自然都是共同話題。提到兩地對資訊科技的忽略,在面對著除了賭業就是賭業的朋友面前,港人如我自覺沒有發言權。「賭業也需要資訊科技,比如大量的角子機需要一個共同的API去管理,但做這種工作就會很悶。」情況跟在銀行維護舊式系統如出一轍。
提到大陸,科技強國的崛起,到處帶學生去參加編程比賽的朋友,對趨勢十分清楚。為了事業發展,有人選擇走進去,有人選擇出國,也有人像我這位朋友,難得一身好本領,依然選擇留下來,不但自己在非常有限的空間打拼,還培育後輩,推動更多年青人從事資訊科技業。在這個語境下,我同意董建華所說,「…要留下,是很艱難的,要有勇氣,要有更大的付出。」
「對岸就是大陸。」坐在路環村海邊,朋友給我介紹距離比港九之間還要近的橫琴。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8.01.21 “chungkin Express”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