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阳振2019公开信:知识服务行业的未来

ask right , right answers come.

致「知识服务头部组织」的一封信:

我们一起书写关于未来的精彩故事

目录大纲Contents

  1.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特质&待改进之处)?

  2. 我是怎样成长的?(经历&故事)?

  3. 我为什么想要成为内容管培生?(原因&理由)?

    3.1 我对于内容生产和知识服务/教育的理解(行业思考)

    3.2 我关于内容管培生的想法(职位解读)**

    3.2.1 我可以做哪些工作?(可能性)?

    3.2.2 我将怎样工作?(工作方式)?

  4. 知识服务未来可能的第二曲线&给得到的建议?(设想)?

  5. 我为什么想要加入知识服务行业?(真实渴望)

  6. 感谢这些人愿意为我背书!(推荐语)

知识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你们好!我是郭阳振,一名来自中山大学的非常普通的大学生,即将在2020年6月份毕业,当然我也是2017年使用得到App2015年听罗辑思维的忠实用户。简历中有一些我的个人信息,而这封更详细的信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我。

1. 自我介绍

这封信的内容将主要包括:我进一步的自我介绍和对自己的认知,包括我的个人特质,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和成长路径。也会介绍我为什么想要投身于内容生产和知识服务或者说是教育行业,还有举例说明我为什么想要成为得到的内容管培生和我为什么想要加入得到。

当然也有我使用得到APP这么长时间的一些思考,感受和建议,以及我对于得到未来的考虑(比如未来可能出现的第二曲线创新)。

最后,我主动请求一些同学、朋友、老师和实习时的老板以及或多或少和我有一些联系的人帮忙推荐和背书,进一步增强可信度以及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些也许可以作为重要参考的东西。

我在微信里给别人是这样进行自我介绍的:

【身份】终身持续幸福成长者

【姓名】郭阳振

【英文名】Kongsen Young G.Z.

【简称】阳振,Kongsen,K.Y.

【坐标】广州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专业】五年制工科城乡规划+工商管理双专业(辅修一学期)

【兴趣】读书,思考,写作,英语,交流,运动,旅行,音乐,电影…在学Python编程…

【足迹】德国全境,北京,广州,澳门,黔东南,中山,珠海,武汉,荆州,桂林阳朔,惠州,肇庆,济南…

【人生精神导师】查理 · 芒格 Charles T. Munger

【追求】多元 真诚 专注 成长 终身持续精进

【资源技能】终身学习 英语 持续写作 时间精力利用等经验分享,(超级)连接点,高效能工具使用技巧,还可以提供温暖真诚的鼓励…更多惊喜等待解锁...

【公众号】「享日辰」 ID: KongsenYoung

  1. 一份真诚的自我介绍:

http://suo.im/4z8eGZ

  1. 给忙碌者的高质量社交指南:

http://suo.im/4OVgMc

  1. 我创建的栏目---知识视点第九期:

http://suo.im/56wEuf

很高兴也很幸运能够认识你!

期待与你一起共同成长,持续精进!

古希腊的德尔菲神庙的箴言是:

认识你自己。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也有这样一句台词: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每一个人活着都要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

那么我也来谈谈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尽管可能不太准确和客观。

如果只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我觉得这个词是「成长」

如果可以用多个关键词来概括,那么我觉得这些关键词是:

终身持续幸福成长,

多元,真诚,专注,

具体,坚忍,好奇,

包容,分享,开放,

理性,热烈,乐观,

……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我觉得是:

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路上…

然后,我想我目前以及可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有这样一个身份: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终身持续幸福成长者。

我也会有一些可能比较不错的个人特质,

比如:脚踏实地,勤奋上进,好学不倦…

比如:乐于助人,热爱思考,喜欢交流……

比如:创意创造,致力于解决问题…

当然这些特质中有一些我做得比较好,有一些需要不断地改善,但总体而言我都觉得它们比较重要。

不过只是把它们列出来可能没什么说服力,比如我做过和在做的事情有:

一直以来在学习这件事儿上还都算比较勤奋,也在积极地拓展自己的认知半径,不断探索新生和未知的事物;

无论是从小一直比较喜欢语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材料,到后来在大学期间了解各个领域的一部分知识,还是从初中开始就记录自己的成长思考和感悟收获,到后面持续写作到现在,把自己学到的觉得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

从小到大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帮助大家;在实习期间也会兢兢业业地工作;

也一直致力于把事情做得更好(并不是只说不做的人)…

而且这也不仅仅是我自己这么觉得,我还邀请了一些朋友给我做推荐和背书,这些推荐语我放在这封信的最后了。

当然得到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发现我提到的很多特质,其实都是得到大学希望招收的学员具备的特质。

其实这个并不是我故意拼凑讲出来,而是可能的确我和得到甚至是得到大学都比较契合(后面会有进一步的解释)。

2. 反思不足

既然有好的,那就几乎肯定有不好的地方,我觉得我至少可能在以下方面需要再提升:

学历。我只是普通的985院校本科生,学历上不如海外名校和清北复交。但我觉得如果想要改进还是有一些可能的措施:

  1. 提升学历,以后我或许会选择进一步深造。

  2. 打造长板或在其他方面弥补,打造多维度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工作经验。我到今年年末可能最多也就几个月的实习时间,工作经验和很多人相比并不是很丰富。如果想要改进一些可能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避免低水平重复,刻意练习并用作品证明自己。

同理心/共情能力。有些时候我不是很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太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过我也一直在努力改进并慢慢越来越能共情。如果想要改进一些可能的措施:

谨言慎行,通过学习&应用心理学等,提高自己的情商和与人相处时的同理心。

…等等。

另外,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

过于热爱思考而 几乎总是想得太多

意识到这一点我也一直在改进,很多事情慢慢边做边想,全力做到手脑并用。

我的个人经历比较简单:1997年从小出生在中原的一个农村,直到大学期间才开始较为长期地生活在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

虽然说家里并不是很富裕,但是我非常感谢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并没有阶层固化,而且有机会实现阶层跨越。

3. 学习热情

可以说从小到大就一直比较热爱学习(不仅仅是学校要求的义务教育课程的学习,也包括各种课外的知识和产品课程等),有着比较旺盛的好奇心,很多东西都想了解一下,在中学期间各个科目的成绩也算比较“全面发展”,高考有幸是分数最高的一次考到了600多分。

等到我大学的时候就没有特别注重GPA绩点,所以基本是中等稍微偏上有时偏下的水平。(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大学时有60分万岁的觉悟和能力可能现在会更好。)

书籍在我的生活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而且自我妈妈在我几岁的时候给我买《十万个为什么》的光碟,我对于知识和这个世界的好奇可能就开始了。

我初中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并且一直有比较高的热情持续至今,成绩也还算不错。大学的时候开始着意训练英语口语和听力,不过更多还不是出于应试的角度,六级只有591分,考的第二次是570多分,一气之下我不打算再考而是继续保持自我教育式学习。

所以我保持英文学习至今,阅读理解和消化吸收英文材料不成问题,用英文输出也可以(曾经写过数万字的英文论文和材料,翻译过几十万字的英文非虚构类作品)。

我阅读的书籍和材料更多偏向于人文商业社科心理认知科学等领域的非虚构类书籍(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且只要我有机会就会尽可能阅读英文原版书籍,中文书只用来复习所学和回顾;

我从初中的时候开始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大部分并不是日记),慢慢持续到大学,可以说很早就养成了写作的习惯,而且也一直比较喜欢阅读,写作和思考。

虽然说,我一直都知道应该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应该学以致用。不过其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没有去这么做,可能是不太容易找到能把知识用到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让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真正建立一种连接感的感觉。

不过有两件小事儿我想说一下。

第一件事情是我在高中上学的时候,有一天我在读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突发奇想,能不能把书中的一些东西用到我的生活中呢,比如说和我的妹妹交流,我就很惊喜地发现,当我吸收书中的知识改变说话的方式和态度的时候,她的反应和之前很不一样。

这是我在17岁自己发现的一个印象深刻而且很特别的事情,我竟然能够直接运用书籍中的知识改变生活和他人的观念,这让我至今都很喜欢《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而不是像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本没用的鸡汤书。

还有一次是我在之前实习的公司正睿咨询集团参加日常工作会议,当时老板讲到了公司里面存在一些业务和工作岗位职责分配不清楚的问题。即使当时老板并没有说让我回答怎么办或者问到我,我还是选择主动举手示意说我有一些想法,就把之前听得到的例会直播,罗振宇老师好像讲到的梁宁老师和李希贵校长的观点(一个成熟的公司应该是有决策判断分层,管理判断分层和业务判断分层,这三个方面的分层才算是一个成熟的公司。创始人管理公司或者校长管理一个学校,应该把它做成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器。)用自己的话阐述出来,并且获得了老板的认可和赞同。

这种学以致用之后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发生改变,而后获得的鼓励和反馈也让我很开心。更多的案例和故事我放在了自己的公众号和博客,感兴趣可以去找来阅读。

……

我2017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享日辰」,我记得当年的8月1日发布的开篇文章是讲到个人品牌,惭愧的是直到现在我做的仍然远远不够好,原因之一是我没有花非常多的时间投入在上面(基本只是闲暇时段,随便写了几十篇文章)。但我的公众号的定位是:终身持续幸福成长。我希望的是:

「享日辰」能够创造、分享并传递真正的价值,致力于先提升一部分人的幸福感。

这个想法其实相当朴素。

当一个人因为自己变得更好,因为在生活中有一些改变,并且能够影响到他人,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因为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不仅自己能够创造价值,也能够帮助别人创造价值的时候,Ta就能够感觉到幸福和成长。这是我笃信至今的理念和信仰,也是我持续分享持续发生改变的基石原则之一。

不仅仅我是这样的,我相信在得到工作的很多人也会有同感。

而且我也因为公众号结识了很多不错的朋友,他们中也有一些因为看了我写的文章并和我互动而发生一些积极的改变。我也因此会时常感觉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那么下面再来谈谈我更多与得到APP有什么样的关系。

4. 得到App用户故事

我应该是在2015年或者2016年假期的时候,了解到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期间并没有很频繁地听,但对这个节目很感兴趣也持续关注罗老师的进展。然后我就慢慢了解到罗振宇老师,包括得到APP,也可以说是见证了得到App一部分成长的历程。

我可能从2017年开始使用得到App,到现在有将近两年多的时间,学习数据其实并不多,也没有把很多的时间都花在这里(可以搜索我在得到的用户名是郭阳振,学号是172104102305)。不过最近几个月可能稍微多了一些,因为时间相对充裕一些。期间在知识城邦也和罗振宇老师和刀哥有过一些互动。

我总的学习时长并不多,也就430多个小时。笔记也只有302条,不过很多条可能都超过了200字,也有超过1000字的,我写的时候应该是比较认真的,以至于两年前的笔记现在还有人点赞评论什么的,因为我会收到通知。我现在的得到学分也只有691分,在重度用户那里算是比较低的,维度上比较突出的是好奇心(S)。

不过我相信这些数据以后是肯定会越来越高,也会见证我更多地使用得到App的。

我不敢说自己非常了解内容生产和知识服务这个领域,而且它本身可能也是属于教育行业(所有人的自我教育),不过我想从一个用户和我作为学生的个人视角谈一下我有可能很片面的理解和思考。

罗振宇老师也说得到想要做的事情,或者得到的理想,就是把人类过往的知识再重新生产一遍。其实就是对内容的再生产,再加工和再创造。

我觉得这(如果我能够有幸参与其中)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且刘润老师也说:知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传递知识的手艺。知识服务工作者要做的事情是把人类的已知变成每一位用户的认知。

那么我对于此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把知识做更好的交付(未来则可能是能力交付,价值交付)。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知识服务工作者,目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持续输出高价值可交付内容的能力。

我本人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0%原创和0%以上原创,其实如果结合刘润老师的洞见,就可以看作是我们要再生产再创造的知识要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新知和已知,不仅仅帮助用户拓展他们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他们正确思考的能力。

5. 高价值可交付内容特点

而在我看来高价值可交付的内容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可持续

这个可持续不仅仅是指我们创造出的知识服务和知识产品要不断地迭代更新,完善得更好,而且同时是说它们要能够超越时间的冲刷和考验,能够陪伴用户一起做时间的朋友,有着可持续的&长久的价值和影响力。

因为只有服务的过程和产品周期可持续了,它才会有力量,有价值,有让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值得他们学习和掌握以及践行应用的必要。

●可参与

这指的是,需要用户,还包括创造这个知识服务和知识产品本身的人,能够共同参与进来,无论是做学习过程中的深度讨论,复盘总结加餐,还是说衍生出来的各种线下活动,线上活动(比如社群运营)等等。

当用户能够参与进来的时候,他其实是和作者在做这个产品的共创,而且这也能够让他们所学的知识真正和他们的生活产生联系,而由此建立的这种连接感,就是他愿意进一步学习并且掌握或者推荐给他人的重要的影响要素,也能够影响他最后的吸收掌握效果和程度。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提出的这点和小米公司的参与感体验式营销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其实做硬件产品和知识服务这样的软件产品背后都有相似的逻辑和原则体系。

●可理解

再好的知识产品如果不能够用相对比较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或者说用刘润老师的话来说,让浅者觉得其浅,深者觉得其深,那么它很有可能也并不能够被传播、被分享和帮助别人产生价值。用户可以理解的知识产品,才更有可能做到,才更有可能有动力去做,也才更有可能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了解,理解和分享。

比如说许岑老师当年在新浪博客写他对电影的认识和看法的时候,中国资深电影人,著名的周传基教授在下面留言说:

“你说的都对,但为什么不好好说,非要弄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说呢?”

当一个知识产品或知识服务,能够满足可持续地迭代,并产生可持续的(或永久的)影响力,能够轻易地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而又不失透彻的洞察,并且还能够让用户和作者同时参与来共创,它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分享和传播,价值也会不断被放大,这也就是我认为的高价值可交付的内容。

当然得到本身有我很欣赏的非常严格的品控体系《得到品控手册》,包括得到大学打磨产品的过程,我都是非常认可并且赞同的,也绝对相信得到能够持续生产出高质量可交付的内容。

而且得到(无论是得到APP的各种线上内容还是得到大学的48个思维模型和案例研讨)也真正是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甚至是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我单方面承认的人生导师和精神导师查理·芒格说:

“我认为生活就像比赛,也充满了竞争,我们要让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本身也都是学习机器。我也致力于成为学习机器。

我认为得到也在帮助那些愿意不断上进,想要变得更好的人把自己打造成一部学习机器。这一点让我感觉到无比欣慰和开心。

我之前被邀请做一个线上分享,最后的名字我定为如何终身持续精进。其实就像今年得到大学秋季班开学典礼特意标出来的厂牌How Talk所倡导的怎么办的思维一样,我也致力于在公众号创作How & Why的内容(公众号2017年第三篇就是翻译一篇题为如何进入心流状态的文章),去思考一些问题怎么解决以及一些事物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幸运的是,我后来了解到《人生算法》的作者,“孤独大脑”公众号的主理人老喻在得到大学的一次分享会给出的题目也是:

“如何持续精进?”

6. 人生增长飞轮

关于如何终身持续精进这个题目,其实我不是看到得到大学课程表喻颖正老师的怎样做到持续精进才想出来的,纯属巧合撞题。而且我提出了如下的终身持续精进的思维模型&精进飞轮&增强回路:(这个“产品”我也会持续迭代和完善)

(作者注:2023年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运营和增长飞轮,可搜索“产品增长飞轮设计”及在我的博客EverEvolve无限进化https://paragraph.xyz/@gyz 还有公众号上收到后续更新)

得到是想要建立一所新型的世界领先的通识大学,并且的确无论是线上课程,还是线下的得到大学都创办的非常不错。(我还曾经在我的公众号专门撰文写过,得到大学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新物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对得到大学和得到这款产品的关注度)

我非常认可得到的愿景和价值观,也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志同道合的终身学习者一同前行,这样能够走得更久,走得更远。

而且我前面提到的个人特质,有很多会和得到大学想要招收的学员希望他们具备的品质相重合,这个并不是巧合,而且并不是说我在看到这个或者了解到得到之后,才说自己有这样的特点,或者说刻意想要培养这样的品质以至于才拥有这样的特质。

因为很明显,具备这些特质的人在未来就是能够活得更好,而且未来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我也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宇宙,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我在公众号里的「享日辰」知识视点栏目,追求的也是:

希望能够培养大家构建独特竞争力的意识,并且和更多终身持续成长的人建立高质量的连接。

其实我觉得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本身肯定想要影响和改变一些人,让自己也让更多的人变得更好。在我看来,教育是关于引发改变的艺术。借用得到大学的一句话,也是想要能够让更多人的禀赋筛选、激活、强化。(今年的教师节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

人人皆有禀赋,筛选它,激活它,强化它。

不过可能更重要的还是老师要教给学生真正改变的方法,把他们打造成一部能够自我进化,自我迭代的学习机器。而不能是老师给学生指明一条路,给他一个方法,他就只能按照这条路去走,只能够使用这样的方法。

我同样也觉得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成为学生或者都成为老师,彼此点燃,彼此照亮。当然这也是借鉴得到大学「做彼此的君王和幕僚」这个说法。

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

“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我在未上大学以及上了大学之后也一直觉得,大学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识教育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大学生应该更注重打磨自己的可迁移能力。教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培养真正有用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查理·芒格先生所倡导的多元思维模型/多元思维能力)可能才是更有价值的部分。

我觉得未来的教育公司或者说学校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把更有价值的能力和素养交付给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终身持续学习者,所有那些充满好奇,追求上进的人。

并且:

「教育」,关乎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Education is a matter of all human being’s future.

7. 理解内容管培生

在得到官网上内容管培生这个岗位的职责是:

挖掘一些领域的新知,编辑稿件,并且进行音频录制,协同生产知识,制定并执行运营策略,以及了解用户需求,开发迭代产品等。

这些关于阅读编辑和进行知识产品的创造迭代和优化的事情,其实我本身也一直在做。关于音频的录制我做的可能并不多,不过我相信会很快上手。

(作者注:令人开心的展望是,2023年我已经上线了两个小宇宙音频播客《自然连接》(Natural Connections)和《无限进化》(Ultimate Evolution)并获得了十几位朋友的关注,后续也都会有同名博客持续更新相应文稿摘要和内容,欢迎关注后续内容。)

而且正如下面的任职要求提到的,我的学习能力一直都还不错,也属于自我驱动型的人,有内在的源动力支持着自己做事儿,因为本身的专业原因所以压力和快节奏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且我并不排斥加班。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我过去数年经常一直在做的事情,包括也会有英语的输入和输出。

所以以上的要求我基本都符合,只不过可能运营经验没有那么丰富。而且我想我恰好也可以通过在得到的工作探索出与此相关更多的可能和新的可能。

所以我觉得我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

而且我会更倾向于这样工作:

在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的同时,和同事高效协作,并且利用高效能工具作为杠杆(比如我应用较为熟练的软件有:MS Office,思维导图绘制软件Xmind,以及定制和同步任务计划的软件奇妙清单,还有Adobe Acrobat DC等等),我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同工作的其他人,也会在自己实在无法解决问题时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等等。

如果我有幸能够加入得到,我会每天认认真真做好手边每一件小事和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然我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力求创造出真正对大家有帮助的和有价值的内容&产品&作品。

8. 知识服务未来想象

然后让我斗胆并且不自量力地为得到的未来考虑一下。

罗振宇老师之前在节目中也提到:可能有一些巨头在办公室里正在起草出来清场的方案,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的公司都会这样灰飞烟灭。

包括之前三位老师在直播里面提到,尤其是罗老师提到,正在为公司的未来考虑,受到李希贵校长和梁宁老师的启发,要把公司打造成一部自动运转的机器,并且要实现决策判断,管理判断和业务判断的分层。

据我了解得到也从嘉兴图书馆受到很多启发,未来有非常宏伟的计划,可以看出,不仅仅是创始人,整个公司都是非常有野心的。(我似乎也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人,而且我希望能够真正做成一些事情,所以我非常期待和得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最近了解到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老师提出的第二曲线创新理论,他还写了两本书《第一性原理》和《第二曲线》,我阅读后觉得很有启发。我觉得也会对很多公司有一些启发,得到现在是否处在一个用户增长速度放缓或不再增长的拐点,是否已经找到第二曲线的破局点,没有的话以后要怎样才能生长出来第二曲线,我也有一点点的考虑。

未来肯定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无论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其他的技术,将会彻底颠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得到如何才能在未来的世界活得更好?

之前得到CEO脱不花花姐提到说有用户提到老师包括这些用户一起在构建一个得到宇宙,另外我之前在自己的公众号也提到说每个人都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宇宙」,其实这个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得到能不能帮助自己和用户构建起属于得到及得到用户社群的知识宇宙呢?

关键是未来的得到宇宙,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宇宙是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的吗?

我们是否可以把原本可能根本没有办法触摸和感知,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型,知识宇宙,或者说得到宇宙这样的东西,给外化出来成为一个可触摸可感知可以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联系的一个东西(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当然它是建立在一些硬件设备和一些技术的支持之上,也要和我们本身的一些创意和构想结合才有可能实现。

(作者注:2023年令人兴奋的展望是,据说得到APP已经在和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开发出自己的对话式聊天机器人并打算开放给用户,而且已经有《精英日课》的主理人万维钢这样的好老师在内测使用了。我作为得到用户非常期待能有这样实体成型的产品帮助自己的知识输入和输出过程。)

我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构想是,在4G的时代可以有一个软件或者程序能够像那种三维建模或者那种知识树的形式,把很多的知识从体系的构建成一个巨大的宇宙,这个宇宙会把不同的人(the inventor & users)和他们所创造的知识连接起来,而且会因为专业度和领域的不同,大小、颜色都会有所不同。

下面的这张图大概描述了我的意思,不过我设想它是立体和可放缩的,分布式的每个人可参与的,而且我相信也会有更多功能等等。

图源:https://www.fosshub.com/

然后在以后的5G,6G甚至是10G的时代,结合更新的技术(对文字图像音视频等进行全息投影,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打造沉浸式体验等)直接渗透进每个人身边的生活。

这样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家庭都会形成一(多)个小的知识宇宙,它们相互连接,通过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的算法给每一个人制定出符合其个性特征的学习成长路径,帮助他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也是我的教育理想之一。

当然我极有可能描述得不清楚,但我似乎会知道以后肯定会有这样一个东西出现。如果得到不牵头来做这个事情,很有可能是百度,阿里,腾讯或国际上其他的公司,或者是新的巨头,或者是已经有的巨头(谷歌,维基百科或亚马逊等等)。(作者批注:没想到2022年一家默默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十多年的公司OpenAI做到了这一点,超越了曾经的搜索巨头谷歌。)

而且得到在已有的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领头做这个事情先发制人,日后或许可以开放得到知识宇宙共建计划让更多的公司,机构和个人加入进来……

关于这个,我慢慢也会有更多越来越成熟的想法(更多的细节思考我没有放在这封信中,因为设计我的创业构想和商业机密),也会一直为得到考虑,希望能够共同把得到建设成一所世界领先的新型通识大学。

9. 得到APP产品服务改进分析

得到本身的设计已经非常好,而且也绝对会有来自很多的用户的赞赏和支持,我也是3000多万分之一。不过好听的夸奖的话,得到应该听的足够多了,我简单说一些我作为得到用户发现的,可能可以完善的地方,非常细节化和具体:(可能不是很专业而且不是大众的需求…)

  1. 在完成每一条笔记的时候添加已有标签只能从下面选,如果标签数目不多没什么问题,标签太多就不容易找。是不是可以改进为无论是否已有标签,都可以手动输入标签呢?(这一点微信收藏做得就不错)

  2. 在转发别人的想法的时候,不能够使用语音输入。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和讯飞语音输入法不兼容。但是它只是存在于转发别人的想法并且评论的时候没法使用语音输入,当自己划线,使用语音输入笔记的时候是可以的。

  3. 在部分安卓和苹果设备上,无法使用原生键盘中的语音输入来从零到一创建文字类笔记内容,这一点很头疼。

  4. 在显示笔记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个信息:除了条数还可以显示字数?

  5. 印象笔记国内版(不是国际版)绑定一次之后不久又需要重新绑定,而且同步笔记的时候显示网络错误…

……

希望得到在这些方面能够完善一下。

10. 我为什么非常想要加入得到?

有很多原因(而且得到大学的宣传片和得到App的2020年校园招聘宣传片我都看了很多遍~),简单列举一些如下:

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分工。

正如罗胖所说,我们可能能够成为知识服务这个领域的先行者,这很有诱惑力,也很有荣誉感。

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并且不仅有前景还很有钱景。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19年使用知识服务产品的用户规模应该已经达到了4亿人左右;根据艾瑞咨询报告预测,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5亿。而且得到的PGC模式也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得到有足够的实力。

在协作进化的工作社区中以更快的速度成长为更棒的人。

在得到能够接受到的磨练无疑是很大的,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飞速的增长。邵恒在宣传片里面讲到,得到能够给她飞跃式的成长机会,这点我同样非常认同。

可以和更多优秀的人构建有意义高质量的连接。

可以看到并且和罗胖,花姐,刀哥一起工作,可以向很多优秀的老师请教,也可以和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持续精进,和尽可能多的高手产生联系。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像罗胖一样的超级连接点和社会网络学中的结构洞。

不仅仅能够点燃自己,更能够点燃和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个人自我实现,并且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更具体地触摸这个真实世界,并且在这个真实世界活得更好。

这个我不多说,罗辑思维2018年1月复盘跨年演讲的准备过程,文稿最后有一句话:

2018,欢迎各位来到真实世界。

这句话我截图保存至今。(现在我想重说一句,2023,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最重要的是,我对于内容生产和知识服务(或者说教育行业)有热情与毅力,在做的过程中也能够产生幸福感,并且可以持续做下去,也会始终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产品&作品。同时我本身也是得到的忠实用户(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本身就在用的东西我觉得也非常棒)。

当然我也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把知识服务做好,一起把得到建设成为一所世界领先的新型通识大学。

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创新从得到内部涌现出来,进入到整个社会中,从而慢慢影响和改变每一个人。

如果能够有幸加入得到,我想当我的同学和朋友问起我原因的时候,我会推荐Ta也加入,或者,或许我也有机会在得到招聘宣传片里出镜,我会说:

(因为)在得到,我和知识服务领域的先行者一起做的是正确而有价值的创造。

11. 背书和推荐语

最后,提点不是我自己说的话,别人给我的背书和推荐语。当我在主动请求一些朋友和老师,让他们给我推荐和背书的时候,无论是和我非常熟悉,还是有极少数只有不算太多的接触和了解的人,他们几乎都在第一时间非常爽快地答应并给我回复,这让我非常感动。他们(排名不分先后)中有:

  • 我2017年参加紫荆诗社和岭南诗词研习社结识的指导老师,广东省各大高校书法绘画协会指导(大学)教授,书法家戴唯爷爷;

  • 在一次线下作者新书分享会结识的美国瑞利溪咨询CEO,哈佛商学院MBA,得到精品课《如何培养受欢迎的孩子》主理人以及著有《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的康妮老师;

  • 我曾经实习过的国内排名前30的营销咨询公司正睿咨询集团的创始人金涛教授;

  • 2018年远程实习所在的专注于管理咨询求职的公司职道Top Career的创始人Eric,

  • 当时跟着的老板职道Top Career合伙人,麦肯锡高级咨询顾问McKinsey Engagement Manager Jason;

  • 通过阅读和主动分享,以及广州的线下活动认识的AIM亚美设计副总裁,同时也是中山大学校友,樊登读书广州设计分会会长,张容梅姐姐;

  • 同为中山大学校友,也是广州云团最优解创始人&CEO,也是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和我同专业作业小组成员夏林峰师兄;

  • 因使用得到App结识的名企高管&大学老师,摩西脑图签约讲师,一页纸思考力学院创始人,得到APP精品专栏“刘润五分钟商学院”和“每天听本书”的脑图解析师徐雯姐姐;

  • 因参与老师知识导图分享会结识的,导图+卡片创作法创建者,笔记侠知识卡片分舵主,思维导图达人,资深笔记达人,得到认证大V小小sha老师;

  • 因参与混沌大学线下分享会结识的,国内价值营销倡导者,著名商业观察者,现象级畅销书《流量黑洞》作者,也是得到大学第五期学员的老胡老师;

  • 四年时间获得国内两个本科学位,一个海外研究生学位,麦肯锡等国际名企实习生,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年度人物,同时是公众号「高小旭」和「贝拉财经评论」主理人的高旭学姐;

  • 因公众号等自媒体分享结识的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就进入麦肯锡(上海)工作至今,同时是公众号「AthenaYan」主理人的颜晓静学姐;

  • 因微信社群结识的中大金融学专业,青年创投家,同时是「金铭儿」公众号主理人的金铭儿学姐;

  • 深圳独立双语主持人,中山大学商务英语本科,香港中文大学全球传播研究生同时是「JoynaLin」公众号主理人的Joyna Lin学姐;

  • 同系学姐,中山大学经济地理专业本科生,现就职于万科集团,同时是「雅歌与城」公众号主理人的周柠Lemon学姐;

  • 之前因青年创投社群偶然结识,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张庆琢师兄;

  • 3年(靠自己)旅行15国,中山大学本科生,同时也是我本科期间的好朋友温质彬同学;

……

而具体的推荐语和背书之前文章已发布(Encouragement is rare):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善于借力」非常重要?我想,这些推荐和背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对于借力和连接这一理念方法的深入思考与践行。这些或多或少和我有着连接关系的人,他们的话有些可能言过其实,不过我都当作是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也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这些朋友和老师们看到的更多的还只是我的潜力,所以我需要做的是:

把潜力变成实力,用作品证明自己。

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头部公司和头部工作者,我想说点宏观的判断和微观的行动思考。

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机遇,而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趋势、周期或浪潮。想要不被浪潮吞噬,有两个办法:

第1个办法是:创造潮流并引领潮流。

这个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做到并且真正长期做好,比如乔布斯,马斯克,特斯拉,亚马逊等等。

第2个办法是:加入这场浪潮当中,成为它的一部分。

这个大多数人都有机会这么做。比如王慧文,脱不花,吴军,中国A股市场的一众创业团队和组织等等。

我想未来必将掀起知识服务乃至教育领域颠覆式的变革,而且得到就是这场潮流的引领者之一。

所以:

我选择加入得到这个共同体,和得到一起书写关于未来的精彩故事。

最后,再多说一句:

截止到目前,除了得到,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让我如此心甘情愿又满心兴奋地写下这封信。

以上。

顺祝

康祺

2019年11月7日星期四 晚上23: 14

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康乐园学生宿舍

12. 附录:

  1. 郭阳振的主页:https://guoyangzhen.github.io

    郭阳振的邮箱:gyznio@gmail.com 郭阳振的公众号:享日辰 ID:KongsenYoung 郭阳振的微博:郭阳振Kongsen 郭阳振的推特:KongsenYoung @gyznio

    郭阳振的博客《无限进化》EverEvolve:https://paragraph.xyz/@gyz

  2. 郭阳振的博客《持续创造》BeingCreate: https://paragraph.xyz/@guoyangzhen

  3. 郭阳振的播客:小宇宙搜索《无限进化》《自然连接》

  4. 郭阳振的知乎:郭阳振

  5. 郭阳振的B站:郭阳振

  6. 郭阳振的微信:x2earn

  7. 郭阳振的人工智能邮箱: awakenai@foxmail.com

  8. 郭阳振的产品服务:咨询/社群/训练营/商业演讲/DAO/天使投资

  9. 郭阳振的电话:13602879855

  10. 郭阳振的付费专栏:《2022思行合一》https://xiaobot.net/p/guoyz

  11. 郭阳振的付费专栏:2023持续更新《思行合一灵感流淌》https://xiaobot.net/p/upgyz

  12. 郭阳振的即刻:爱.AwakenAI

  13. 郭阳振的免费知识星球:开源大学

  14. 郭阳振的付费知识星球:365天爱的丰盛练习

  15. 郭阳振的付费社群:乌托邦学园DAO

  16. 郭阳振的付费服务:365天语音文字成长团

  17. 郭阳振的付费产品:21天内容即服务训练营

  18. 郭阳振未来的内容产品运营规划:25本书,30个社群,10个DAO,15个训练营,300节课程,1000期语音……

  19. 郭阳振的未来合作需求:2个助理,2个合伙人,10个投资人,1个灵魂伴侣

  20. 郭阳振的邮箱: guoyangzhen@foxmail.com

  21. 郭阳振的电报Telegram: @gyzio 如果有误,电话联系

  22. 郭阳振的Github:https://github.com/guoyangzhen

  23. 郭阳振的得到APP用户名:郭阳振

  24. 本文文内所有链接:

一份真诚的自我介绍:

http://suo.im/4z8eGZ

给忙碌者的高质量社交指南:

http://suo.im/4OVgMc

我创建的栏目---知识视点第九期:

http://suo.im/56wEuf\ 心智升级|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https://mp.weixin.qq.com/s/4gvZuy3Ex3TUAzndVNpmxg

得到大学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新物种?

https://mp.weixin.qq.com/s/8x6b9eiJvBAp89Mqki7Grg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

https://mp.weixin.qq.com/s/lMe_lTSqttgNznS6q-xa2A

为什么「善于借力」非常重要?

https://mp.weixin.qq.com/s/6c1ZN5D6weoWQfO48i5W3A\ 文内图片来源:

https://www.fosshub.com/

EverEvolve logo
Subscribe to EverEvolve and never miss a post.
#letters#wisdom#questions#examples
  •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