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意但是最后促成的一次女性共居实验,有意思的是,共识基础并非是女性议题,但是体验也意外的好,非常值得记录下。(日常活动有女有男)
创作周14天

3月26日发的[招募],谁能想到4月15日就真的出[成果]了[数字游民目录],这绝对是此生中非常独特的一次体验。
招募文案我从3月中旬开始思考怎么写,关于信息整理,关于数字游民生活一直都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自己文字能力很不好,怎么用文字表达出想法,能打动并邀请到其他人来一起协作呢?在上岛的时候我还有小伙伴一起讨论,草稿写完就丢给他们,让他们去润色,去排版。这次要靠自己一个人,还是很胆怯的。
有了文案还要邀请联动社区,邀请现场嘉宾。开始刷脸,刷人情,刷完还是感觉不够,日历的每个空档都是我的愧疚 - 可不能让大家来了没东西玩。接着上小红书找,私信,大部分不回复,再去微信找,发现一些共同好友,再邀请。这才把所有日历都凑满了。算是作为I人的一次能量大爆发,日常别说私信后再微信找人了,点赞我都会觉得会不会打扰到人的内向。
4月1日启动。下飞机的,下高铁的,下公交的,到了就把行李放门口,坐下喝口水,加入讨论,然后就没有停过。

我总结这次活动为吃喝玩累,四个要素,穿插在每日安排,随机发生中
吃
第一次体会到身在福中不知福,原来跳出自己的视角观察,广州的真的有美食。
某晚(其实是每晚)大倩说,好饿,想吃点啥,我说叫外卖吧,xx烧烤还不错,大倩震惊脸:叫什么外卖,这可是广州!!!
所以14天里,我们认真的品了广州的各项美食,以我的抗议下结束 - 最后一晚聚餐吃了火锅 - 潮发牛肉😂
早茶,甜品,肠粉,鱼生,斩料,濑粉,竹升面,艇仔粥,蒸饭,鸡煲,烧烤,啫啫煲,煲仔饭








14天不重复都吃不完。对了,还有Cocol给我们带的饭,知道大家不会早起吃早餐,给大家带了过夜菜😂
喝
打工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咖啡,在广州,这很难评,在咖啡之前,我们还需要考虑,柠檬茶,奶茶,凉茶,沙示,汤,猪脚姜。。。




玩
虽然是说创作周,不过是让大家正当化来一起玩的借口罢了(不是,我们真的在认真创作了),要玩的东西根本排不过来,需要一点投入一点力气的活动都没有机会被临幸,比如说好的早上去李小龙故居耍个咏春拳












Citywalk,switch游戏,粤剧博物馆,深夜的永庆坊,参加讨论活动,天台唱歌跳舞,我之前不敢想大家能干这么多事情,且是随机发生。
累 - 创作
14天里的叹气主要集中在这个阶段。7PM要直播,但设备还没有调试好的时候(叹气主要来自焦虑的我)🤯还有万字文字稿要整理的时候(主要来自文字组)要学新工具(notion,figma,gamma,AI, canva)的时候(所有人)骂人的时候(友好的)(主要来自数据组)(被骂人表示好好笑)
我们白天吃喝玩,晚上(10点以后)开始整理,思考,讨论,总结。
前后进行了三次分工,DDL最后一个周六完成所有初稿,周日所有编辑。最后大家做到了!!!




研究显示,叹气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至少是一般的呼气动作的两倍。我们就是在这样重二氧化碳的创作环境里完成了《数字游民目录》,顿时我们牛皮的不行啊!
社区的快乐 - 一起创作
这是创作周的第一届,也是第一份《数字游民目录》,达成的功劳归功于每一位报名参加的人 -- 一次没有史例的合作:没有共识、没有要求、没有责任、没有奖赏,全凭热情,现场沟通达成的共识,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要求。
完全陌生的10位共建人聚到一起,在14天内,采访了9位嘉宾,和6个社区做了共计10个小时的直播,统计了32个数字游民友好地,详细收录了15个开放中的数字游民社区(点击原文查看)

可能很多人觉得做了能怎么样呢,借用我们的Anti-NPC理论来说,咱就是图个好玩!在多人好玩的时候,达成共创,最后希望可以互惠&利他,这也许是除了我们用劳动和时间交换金钱之外,能为我们所处的社区做的一点微小的贡献。而且在做这个贡献的时候,大家辛苦而快乐😊。
这就是社区的快乐之一吧,我们一起玩过,乐过,还留下一些创作,留在DNC,留在网上,留在我们记忆里。
最后鸣谢

如果你也想体验,加入社区,一起共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