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者:李士杰,郑为民 李士杰 作为文化艺术黑客松的核心主题,我们把文化数据和社群媒体带到各位艺术家、程序员和黑客前面。我简单先说一下,郑为民这边提出一些疑问,也对我们自己做一些提问。 我们认为文化艺术在网络社会中有四个角色和一个功能。1、文化其实是一个睡得很晚睡美人,在经济发展之后的涌现的集体欲望。当大家开始觉得稍微被现实挤压得喘了口气的时候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或者想要拥抱些什么的时候,文化艺术就是被放到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2、文化艺术也常常是改变的号角声与改革者手中的号角。譬如说台湾前一阵子的学生运动,或金钟奖可以被转变为一个文化符码,这些符码的力量就可以让集体的认同被召唤出来,文化的力量可以透过这些符号来跟所有城市人互动,唤起他们的能动性,联结起来,甚至改变现状。3、文化变成一个凝视自我的工具,再现与镜中的(头)反射,大家开始对着现象去投射自己,甚至去阅读当中的反射。我们举一个例子,巴西的艺术家,是我们一个合作的伙伴在过去几年当中在巴西和台湾做作品,把他的video art投射到大尺度的城市建筑上,然后主动地感染所有在周围的参与者,把他们变成大的投影投射情境的一部分。4、反思与反省,举另外一个巴西艺术家的例子,他们把收集到的电子废物重组成一个可以过视讯连线的神坛,拼装得很像耶稣神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废弃物。文化在这个社会当中有这些角色,而在各个地点城市都成为文化和艺术发挥作用的一个空间,也就是说这些反省和凝视自我、集体欲望和投射是人跟人可以触碰到的尺度上,其实是有种种可能。比如看交通资料,交通资料算什么文化?可是如果今天谷歌的堵车被诠释成城市的脉搏时,怎么让这个脉搏触动到这个城市里面的人,这个时候文化就被召唤出来,开始和所有的人产生关系。 文化数据跟社群媒体数据是两个解除封印以后人们手上拥有了新武器,什么武器?把这些文化资料、文化材料数位化以后变成文物数据,它可能是文化活动、参加展演、发布消息的一个数据,也可能是后设数据,后设数据最经典的例子就是Snowden经典案例,他讲的故事是,事先知道一个瑞士银行家什么时候喝酒,然后鼓励他开车后喝酒,想办法让警察去逮捕他,那么瑞士银行家就会面临起诉的问题,政府这时候就解救他,就把他纳入宪民的一部分。对于数据的数据其实是能够发挥恐怖的影响力,去改变人,甚至影响世界。那在这些例子里面,文化数据怎么可以发挥它的作用,这是我待会要请教为民的。社群媒体数据,我想各位如果使用推特、微博、微信、脸书,这里面社交关系话语记录与关系互动的数据资料,就是真正的海量数据。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什么样的东西来影响人、改变事情。我们抛出一些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是artlinkart,再来数据有什么影响力,再来杭州这样的文化数据,会有怎么样的可能性。 郑为民(artlinkart 创办人) [embed]https://vimeo.com/160342905[/embed] 今天跟李士杰是第三次在一起讲东西,每次李士杰邀请我来讲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要讲什么,过去我觉得一张纸就可以讲完了。artlinkart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讲的。今天挺好,落地松让我想起什么?就象一场马拉松,很长的时间,一直在重复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可能在行进过程当中会碰到很多场景,这些场景有时候会让你停下来,有一个目标,一直往自己的目标走。 2007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做一些艺术,然后想还可以做其他什么事情,是不是用另外一个空间来做跟艺术有关的事情。那个时候和艺术圈里的人做了一些沟通,整理一些跟艺术有关的细节。2008年的时候我们自己写了一个系统,叫做COSMOS,把和艺术有关的事情放在这里。2009年5月18日,我们就把所有数据公开地呈现出来,呈现的方式叫做artlinkart,其实是一个网站的方式来呈现。我们如何去描述一个真实的艺术世界,并能够被使用?其中有两个事情是我们从开始到今天一直在坚持的,我们所有的资料全部是数字化,也有图书馆的方式,也有文献的方式,也有纸张和展览的方式,后来想到是不是可以打开一些什么,因为数字化不受任何物理或者地理、时间、成本的限制,把这些东西都打开掉,把成本降到最低,使用上最方便,而且分量最轻的方法。2008年也碰到了一个问题,因为有些改革的关系,把原来的艺术空间慢慢变成商业化,是不是把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打开掉。后来就有了一个公司或者什么商业模式,全部把这些东西打开。如果一个黑客去打开一个门时,往往在数据慢慢累计的时候可能会变成一个权利,其实在打开同时,你把自己又锁进了另一个空间,这个新空间是一个局限性的空间。 开始做时,我们有一个中文英文版本,避免语言的交流障碍。我们到底要记录什么?网站里有艺术家、展览、空间、文章、出版物,细分了很多东西。我们的工作方法,我们会找到很多跟艺术有关的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些元素是由艺术家或者空间策展人、行动者创造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些事件通过一些相关联的关系把它们全部联系在一起。这些是我们今天数据收录的数量,这是我今天早上5点钟截的一张图和数据。今天早上在酒店里面没有办法翻墙出去,不是很方便,但是去年10月份我查了一下,如果把artlinkart看作一本书的话,它已经创造了145万个页面,打印出来就会像101大厦一样高。 我们的工作就像一个马拉松,其实非常简单,第一个就是收集资料,像摄像机的眼睛,也有可能是email,也有可能是光盘,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一些硬盘。第二个工作,我们要把所有寻找到的资料连起来。最麻烦的事,就像落地松一样,它其实是一个进行时和时间,所有的档案、资料不会停下来,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变,我们要按照时间一直把所有东西串起来。之后,这些东西怎么使用?我们打开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版权、分享、物理上的限制,那么怎么去分享?接下来做什么?今年有一些什么新的想法?在做一个项目时,你一开始想做什么?一开始我们还是以艺术之外的人看艺术之内发生的事情,我们工作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还是会在原计划里面不断地去做我们的工作,虽然现在有很多流行的词,不管是O2O,还是所谓的社群媒体,APP、平台,但是我想就象一场马拉松运动员,他可能在过程当中看到一个美女,看到一个水果摊,看到一个投资人,但是马拉松运动员只是知道终点在哪里,虽然他每天在路过这些场景。所以在未来的时间我们还是做一开始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才构成整体这么一个社群,artlinkart所有的资料其实对任何人都开放,不管是分享也好,还是研究。呈现方法、商业模式、研究方法、主题有可能都被违背掉原来的初衷,所以我们往往变成一个不思考的人,而只是重复循环的工作。 我们希望数据会产生力量,英文里面的POWER也有权利的意义,我们很怕数据产生权利,我们希望它只是力量。如果大家有一些具体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或者两天时间里慢慢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