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 | 杭州场「爱欲技术与社群:梦杭州」艺术家论坛 全程回顾(上)

https://vimeo.com/805035835

<城市论坛杭州场 艺术家论坛>

爱欲技术与社群:梦杭州PHILIA, DESIRE, TECH AND COMMUNITY: AN OTHER HANGZHOU

2022年11月26日(GMT+8:00)

艺术家:程然、蔡宇潇、潘子申&顾文甲、武子杨、俞同舟

回应人:吴珏辉、袁园

论坛组织/编辑整理:bAn成品(郑叶颖、朱颜、袁孟如、任柄霖)


🟣🟡

从原乡到新乡:基于新技术生活的艺术实践

演讲人:蔡宇潇

城市论坛杭州场下午的第一位分享嘉宾,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教师、艺术家蔡宇潇,他分享的题目是《从原乡到新乡,基于新技术生活的艺术实践》。艺术家认为城市作为一种居所,被很多群体和社群投射到对于未来居所的想象中,构建出了不同的形态。艺术家分享了他关于城市及未来居所的艺术创作,并将关注点聚焦于社群中的人对于未来居所的想象,以及人们如何被技术所反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智慧城市(Smart Cities)和元宇宙(Metaverse)。在这里,艺术家将元宇宙理解为一个杂糅的概念,统称虚拟社群以及未来居所。

在第一部分中,蔡宇潇引用了The Future中的一段话,以表明其面对整个未来居所的一种否定的批判态度:当我们面对未来愿景的时候,如果不能看到它下坠时的绝望,那我们就无法看到其积极和有效益的一面。杭州这个城市,在艺术家看来是一个很好的“智慧城市”案例。“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由IBM公司提出,属于其智慧地球中衍生出的一个子区块,指互联网加物联网的连接形态。2009年,IBM发行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智慧城市”进入中国语境,其特点有互相连接、可调节、可被计量等。对此,安东尼·汤森(Anthony Townsend)在其《智慧城市》(Smart Cities)中进行了批判,并表明了其对智慧城市的担忧。他说城市天然就有崩溃的基因,这与城市中的监控问题以及其他系统性漏洞问题相关。“在智慧城市中,不存在的幽灵就是无处不在的幽灵,它可能会帮助你,也可能毁掉整个生态。”

《微颂》(WeChant),数字彩色影像,数字印刷及3D打印模型,2019-2021年

蔡宇潇介绍了他“智能城市”系列创作的首个作品,一个伪广告片、一个反讽式影像——《微颂》(Wechant)。作品虚构了一款个人数据抹除喷雾设备“微颂”,一个数据抹除喷雾,它可以帮助用户抹除一小时的数据,让其可以专注于快乐的现实生活。英文名“WeChant”隐喻中国最大社交媒体平台WeChat,其造型和概念致敬了菲利浦·迪克(Philip Kindred Dick)的科幻小说《尤比克》(Ubik)。在《尤比克》中,迪克将其塑造为全能的神造物,Ubik可以是任何东西,任何形态。

在短片中的智慧城市“微城”中,只要使用了“微颂”喷雾的人的生活居所就会变暗,这意味着他与整个智慧城市断掉链接。在“微颂”喷出的数据喷雾中,艺术家加入了庄子《逍遥游》中一段话,大意为:人超越了物理系统的限制,可以驾驭自然的规则,在世间自由的穿梭。在智能城市即将到来的当下,该作品是对未来生活模式的反思,及艺术家身为城市市民的自省。

《元方舟》(MetaVessel)彩色单频三维影像,2022

蔡宇潇分享的另一件关于未来居所主题的元宇宙作品,是以诺亚方舟预言为灵感创作的——《元方舟》(MetaVessel),方舟上方的气球是神烦狗Doge的迷因头像,而方舟中是一个温室。主人公乔(Joe)即将遭遇一场由虚拟驱逐现实而引起的大洪水OpenSea。在这场洪灾中,只有极少数成功登上巨舰“元方舟”的幸运儿才能存活,乔和其他人类不得不通过接受虚拟现实培训:元宇宙培训巴士和加密提速(Cryptovoxelercise)、取得上船凭证“MetaMask狐狸面具”、通过“元方舟”鼻咽拭子 positive(阳性/积极性)测试以上船求生。

《元方舟》(MetaVessel)彩色单频三维影像,2022

作品对元宇宙潮流下虚拟-现实平衡关系的溃败、被元宇宙洗牌之后的新兴等级秩序以及被新秩序重组后的新后人类身份进行讨论,影像中的鼻咽拭子测试亦是对当下现实黑色幽默般的隐喻:平凡生活中一次次刺向鼻孔引发微乎其微却关系紧要的生理痛感的拭子,是否是人类一步步逃离现实、移居虚拟的悬顶之剑(the Sword of Damocles)?艺术家以“元方舟”戏谑“元宇宙”热潮下各种“Meta-”前缀的造词乱象,并引导观众反思在这个技术社会的困局中,人类与虚拟/智能代理以及现实之间的关系。


🟣🟡

增强现实或计算幻术:一段概念混合的历史

演讲人:俞同舟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的所长助理、青年教师,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ToF AR 的内容开发专家顾问俞同舟。艺术家近年来一直在技术框架下,进行两个主要方向的美学探索:一是基于实时渲染技术的“拟人技术”。他认为随着数字人等实时渲染技术以及智能物流网系统的快速发展,《生化危机》中“红皇后”必然会出现,因为技术发展的拟人化趋势必将导致未来的技术物越来越接近人类。另一个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增强观众”,后者是今天分享的重点内容。他尝试解决的问题是:在“现实虚拟连续统一体(Reality-Virtuality Continuum)”中可以嵌入哪些媒介?

《妖怪号谋杀案》,超媒体沉浸式戏剧,2019年,作品截图

艺术家分享了他的早期艺术作品《妖怪号谋杀案》,该作品讲述的是一桩在人工智能获得人权的世界中发生的谋杀案,运用到CGI假新闻、动态影像、影像装置、叙事程序以及增强现实技术,将观众内化为角色,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效果及交互体验。俞同舟以此探讨“后人类”主题,希望观众能意识到屏幕后面有可能有真实的世界存在,并借此抹平人与人工智能的界限。作品中运用到的跨媒介叙事创作方法论,是将在一个世界中发生的多个不同故事,运用不同的媒介创作,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叙事。这种创作方式被西方娱乐产业广泛运用。

《数据会知道屏幕吗?》,数字影像,网络寄存图像、通话铃音,尺寸可变,2022年

在UFO媒体实验室吴珏辉策划的出口EXIT项目中,俞同舟将这种跨媒介叙述与数字人技术相结合,在《数据会知道屏幕吗?》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他还分享了近期在杭州天目里,与想象力学合作的一个大型增强现实(AR)空间展览“全息甲板”,游客只需在手机中下载一个APP,即可进入进入艺术家创造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虚拟与现实的碰撞与交融。

《全息甲板》,想象力学x俞同舟,2022年

艺术家指出,指南针的前身——思南,中国早期的杂技幻术、古希腊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中世纪的防御术“魔灯”以及300多年前出现的艺术形式幻灯艺术,都可以算是人类在增强现实方面探索的例证。现代意义上的增强现实技术最早出现并应用在二战时期的波音军用飞机上,1992年这个词汇才正式诞生,在2000年左右相关的开源技术出现。在92年之前增强现实技术又很多同类项,比如可穿戴电脑、记忆增强设备等。在“增强观众”的框架下,艺术家不断尝试整合低科技手段,来表演一种未来高科技的样态,将增强现实和物联网以及现有的渲染方式组合在一起,让观众能够以跨媒介的手段在手机终端或者其他设备上,体验增强现实技术。

从幻術(Illusion)到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最后,艺术家透露了一个与雷电所和日本Sony合作的项目——Tof OK!一个刚刚在Web3.0社群中发布的开源APP应用,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虚拟首饰的创作。元宇宙中的虚拟服饰的穿戴是社交平台上新兴的一种全息三位的艺术形式。传统的建模软件是让设计师面对二维的屏幕,去想象三维的作品该如何呈现,这是一套非实时的二维工作流程。Tof OK!设计逻辑是让更多的虚拟首饰设计师,可以通过这款工具在开源的三维增强现实中设计增强现实,并期望更多的用户可以互动并参与创作。

Tof OK!


🟣🟡

未来_预报: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云网络社会的模拟

演讲人:武子杨

第三位分享嘉宾是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INC孵化器项目成员、艺术家武子杨。他分享的是与菲律宾裔美国艺术家Mark Ramos合作创作的,近期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项目:《未来_预报》(Future Forecast)。

在 “数字地球”、“数字一带一路倡议”、菲律宾的“大建特建”倡议,以及全球范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块链的发展背景下,《未来_预报》通过一家虚构的未来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区块链公司的视角,以及其所在的网络生态、地缘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去呈现和预测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云网络社会的演变。项目包括一个实时模拟+集体创世网络游戏,一系列角色设计和一个CGI动画影像。

菲律宾大建特建(Build! Build! Build!) 倡议

菲律宾人均使用互联网时长和社交网络时长高居全球第一,却有着全球第二慢的网速。因此菲律宾的两大电信公司巨头 PLDT 和 globe 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去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菲律宾大建特建(Build! Build! Build!) 这个倡议的背景下,一系列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块链应用正在发生。因此项目最初的调研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菲律宾杜特蒂政府大建特建这个合作下去展开的,例如由中国电信超过 60% 的资金支持的Dito Telecommunity电信公司于今年正式进入菲律宾市场,去打破目前菲律宾PLDT和Globe两家电信公司的双头垄断,也是所谓的新殖民的叙事。同时他的这个 CEO 丹尼斯·黄(Dennis Uy)既是华裔菲律宾人,也是杜特蒂的好朋友,在过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政客,因为政府的支持菲律宾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比如说阿里云在去年 6 月份宣布在菲律宾建造新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弹性计算服务、数据库、全球网络解决方案、储存服务等等。区块链公司CypherOdin在菲律宾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其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治理治理早在2000年初就被判定已经“生态死亡”的巴石河(Pasig River),即利用区块链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去试图去杜绝政府的腐败现象,以及去利用代币机制刺激老百姓循环垃圾的积极性和热情。但同时,数据中心的散热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生态破坏、暗网兴盛、物联网所带来的全景监控等一系列问题,又无时无刻地在警醒着我们即将面对的社会变动以及阶级分化的危机。

在概念和结构上,项目受到了本杰明·布拉顿 (Benjamin Bratton)“堆栈(stack)”概念极大的启发。它是一个跨学科的设计概念,适用于行星尺度计算的新地缘政治学。在堆栈中,布拉顿提出不同类型的计算——从能源和矿产资源、地下云基础设施和平台,到智能城市、大规模通用寻址系统、物联网、算法、人类和非人类用户——并非多物种各自分别进化,而是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一个偶然的巨型结构,它既是一个计算装置,又是一个新的管理架构。堆栈中具体的六层结构,包括地质层、云层、城市层、地址层、界面层和用户层。除了受到其本身作为加速主义理论启发之外,两位艺术家也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宏大且合适的结构,可以将之前调研到的各种主题和内容一一放置在每个层级之上。同时因为堆栈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层与层之间的垂直一般的联系,也帮助去联系之前调研到的比较碎片化的信息。

基于布拉顿的这个理论,两位艺术家构建了一个六层的这个结构,包括地球、云、城市、地址、界面、用户。

本杰明·布拉顿 (Benjamin Bratton)“堆栈(stack)”概念
及《未来_预报》(Future Forecast)的六层结构

这个“游戏”(需要加上双引号,不算是真正的游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数据模拟,它对应的是堆栈中“栈”的部分,有点像是数学化的通过计算所形成的宏观城市规划。另外一个则是集体创世,它对应的是堆栈中“堆”的部分,有点像是城中村一样由老百姓自发所构成的野生社群和规划。

在数据模拟方面,两位艺术家找到了一系列开源平台提供的实时数据,并通过 API 接口将一系列与菲律宾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宽带和移动网络用户数、比特币等各种各样的数据去连接到这个虚拟空间,来触发空间内的光照、海平面、二氧化碳、煤炭、网络地址等效果和物的实时变化。

集体创世任务

目前一共设计了六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有两个选项,这两个选项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玩家可以基于自己认为正确的发展方向来进行选择。比如玩家可以选择在地球层种一棵树或者是构建一个异化“树形”信号塔。种树有助于吸收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的上升,而构建异化“树形”信号塔或者“矿物”卫星地面站的优势有助于地质与人类活动信息的采集效率,加速实现“数字地球”的目标,缺点则是加速各类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加剧对个人的监控。任务二是基于前面提到的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去治理巴石河的背景,玩家可以选择去治理或者不治理河流。如果选择治理的话,巴石河会变得清澈,但是同时会形成更多的全景监控。这里的互动非常简单和直接。你可以移除一个垃圾,但同时它会被一个监控头所代替。当你选择不治理时,巴石河的污染会持续加重,你将有一系列的垃圾去选择,堆砌到巴石河中,比如说垃圾袋、油罐、啤酒瓶等。任务三是可以去选择去铺设光纤电缆或者是建设数据中心服务器。当选择铺设光纤电缆时,带有用户自己的IPV 6地址的小型网络基站将会被建设在这个地址层。任务四也就是城市层的这个任务中,玩家可以选择去建设Sari-Sari市场(典型的菲律宾本地市场)。它的优点是运营成本低,既是当地居民的日常聚集场所,也是社区自循环的重要一环。另外一个是去建设未来式(赛博朋克)建筑,优点是符合菲律宾“大建特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促进经济和整体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但也有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被整体操控和编程的风险。任务五也就是界面层的任务中,玩家可以在“造传统手机、平板和电脑界面”和“造更先进的AR(增强现实)和XR(混合现实)界面”之间去选择。如果选择造传统界面,它的优点是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拥有便宜的手机、平板和电脑,然后通过让他们玩play to earn的NFT游戏来赚钱和生存。任务六也就是用户层的这个任务中,玩家可以选择去雇佣一个人类员工或者雇佣一个非人类员工。雇佣人类员工的结果是,跨国公司会将其 customer service(顾客服务) 工作外包给菲律宾当地的公司与员工,从而利用更廉价且众多的劳动力,但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跟给当地的老百姓。选择雇佣非人类员工的结果是:跨国公司将会购买 AI 的 customer service 或数字公民的远程服务,它的价格比人类员工高出不少,而且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回复或者服务,但整体运营上更加精简和高效。

角色

除了关于模拟和游戏的介绍。武子杨还分享了任务背后的一些背景故事。任务一:之前布拉顿在讲座上说的一句话特别生动地体现了堆栈的意义,“堆栈通过饮用和呕吐它地元素汁液改造了它的宿主星球,并最终吐出了手机 ”。这句话非常直接地表现了金属矿物来源的地质层和界面层(比如说手机)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促使两位艺术家直接去思考它们之间的比如说云层、城市层和地址层之间的这个关系,以及它们的发生的作用。

任务三:因为新冠疫情,许多小朋友都需要上网课。但在菲律宾,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区,是没有无线流量的wifi的,仍然是需要去购买流量。接受采访的一个有7个孩子的妈妈Susana Lebria说,她需要经常在购买2G的流量让她的孩子们能上网课,和买足够她们全家吃1周的大米之间做选择。她说,她大部分时间都选择了买流量让孩子上网课。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但又经常会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由各类建设带来的复杂的情况。

任务四:引用了陆兴华老师关于布拉顿的城市层设计和概念的一个分享。“城市主要是软件编程的问题,城市研究是软件批判。互联网平台的编程师,才是城市真正的建筑师。水泥结构、街道网格……这些都是假的现象,是电子游戏里的道具和摆设。建筑将根据用户手机端的指令来被设计,随时可以改变楼的内容和功能。”

任务五:因为新冠疫情菲律宾许多老百姓都失业了,但是有在马尼拉北部的一个小村子,小到十几岁的小朋友,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在玩一款叫“Axie infinity”的游戏。NFT 游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低级数的小怪兽NFT打怪升级,然后卖出获取更多的以太币,最终换成法币。通过玩NFT游戏,许多因疫情而丢失了工作的穷苦的菲律宾老百姓渡过了生活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也是时代的写照。然而前段时间这个游戏被氪到大量资金,再加上运行上的各种问题,以及近期虚拟货币熊市,许多老百姓无法继续参与这个游戏,甚至背负了大量的欠债。“Axie infinity”也变成了的区块链的“庞氏骗局”。

除了数据模拟和集体创世的部分之外,艺术家们还设计了一系列角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想要通过这些角色去传达模拟游戏中缺失的背景和叙事,二来进行一些机制上的实验。计划的机制和流程如下:第一步是去购买角色,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不同的能量值;第二步是在游戏中链接数字钱包,验证钱包内已经购买的角色,比如说如果已经购买了左边的这个角色,那么在验证后游戏将会拥有50的能量值;第三步是通过能量值在游戏中完成任务,建设不同层的任务所需要的能量不同,比如说完成城市层的任务建设需要 30 的能量值,而界面层的建设则需要10的能量值;第四步则是定期将由玩家们集体创造的事件铸造(mint)成一个大的NFT,并且按照游戏中的建设比例,将此NFT的收入按比全部返还给曾经的每一个参与者,跟大家直接去分钱。目前因为之前预算和技术的原因,目前是打算先以一系列workshop的形式去进行。12月份,艺术家将在纽约大学的帝势艺术学院(NYU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先做一次工作坊,然后在接下来在Asia Art Archive in America去进行工作坊的分享。

最后武子杨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个 CGI 视频的预告片《巴石河2030 – 6 Plus》,同样也是《未来_预报》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偏叙事一点。

附《未来_预报》项目团队: 

🟣 模拟 & 数据可视化:Mark Ramos
🟡 游戏交互 & 界面 & 联网开发:赵家辉
🟣 CG建模 & 动画(巴石河2030 - 6 Plus):陈艺杉 廖嘉琪 李嘉涛 李倜然 王心玥
🟡 NFT角色设计:王子琪 毛可欣 葛晗笑



 🟡 艺术家 🟡

👇 蔡宇潇

蔡宇潇,1995年生于宁德,现居中国杭州。蔡氏着眼于中国独特的网络生态与媒体社会,关注艺术与科技、中国网络文化、智能城市、汉字超文本等议题。他以其广泛的作品形态(包括实验游戏、虚拟现实、电脑动画、声音)来表达他对当下媒体社会的批判性反思。他目前的关注点在于用电子游戏/艺术游戏作为方法,挖掘活在多重历史叙事之下个体的离散(非物理层面上的离散)、漂泊及乡愁。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蔡氏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系。

🏠 Site: www.rhetttsai.com

👇 武子杨

武子杨,1990年生,生活工作于纽约和杭州,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并为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INC孵化器项目成员。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硕士,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术学士。他的作品曾在在国际不同的览展出,包括费城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新美术馆,沃克艺术中心,罗切斯特艺术中心,SXSW,迪拜艺术博览会,伦敦Annka Kultys画廊,新加坡Hatch Art Project画廊,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米兰设计周,北京今日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都双年展,北京松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等。

👇 俞同舟

俞同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所长助理、专任教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ToF AR内容开发专家顾问。近几年,跨学科的学术背景在他身上形成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创作美学。他的作品以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影像装置、球幕电影等形式相继在武汉、杭州、上海、伦敦、耶拿、巴塞罗那等多地参与展览及电影节播映。俞同舟现阶段着力于通过在现实虚拟连续统一体框架中创造智能物联网特有的未来主义对象,以增强人类。

🏠 Site:yuuuuu.net

🎒小红书:537989923


🟡 论坛组织 🟡

bAn成品

「bAn成品」于 2022 年 6 月成立,为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 COOP 社群架构下的自治网络组织(Autonomy Network),致力于聚集成长途中的艺术实践者及研究者,从而使诸众的喃喃自语在连接对话中彼此激活、获得释放。我们试图以自下而上的书写,建立尚未成型的“半成品”艺术档案。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资料库收集与整理,使之汇集成一个观照当代艺术生态的独特面向。我们将以针穿刺,通过行动、展示与研究生产并行,召集艺术实践者及研究者加入自治网络;在真实关怀与互惠交换中,骇回价值创造、分配与衡量的权力。


🔗 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 2022年11月20日-28日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Institute of Network Society logo
Subscribe to Institute of Network Society and never miss a post.
#ban%e6%88%90%e5%93%81#%e4%bf%9e%e5%90%8c%e8%88%9f#%e5%9f%8e%e5%b8%82%e8%ae%ba%e5%9d%9b#%e6%9d%ad%e5%b7%9e#%e6%ad%a6%e5%ad%90%e6%9d%a8#%e7%ac%ac%e4%b8%83%e5%b1%8a%e7%bd%91%e7%bb%9c%e7%a4%be%e4%bc%9a%e5%b9%b4%e4%bc%9a#%e7%bd%91%e7%bb%9c%e7%a4%be%e4%bc%9a%e5%b9%b4%e4%bc%9a#%e8%94%a1%e5%ae%87%e6%bd%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