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伦敦金融城市长:在伦敦上市远比纽约划算

原载于2002年10月29日《经济观察报》

伦敦金融城在当地有个别称叫Square Mile,即指这个罗马时代诞生的古城的面积仅一平方英里。就是这个泰晤士河边、位于伦敦心脏地带的蕞尔小城,17世纪开始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贸易中心,如今与纽约、东京实现无缝链接,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在繁花似锦的2000年一年里,6370亿美元外汇日交易量、25550亿英镑资产管理总额、25000亿美元的金属交易额、140亿英镑保险费收入、70%的欧洲债券交易额、19%的国际性银行贷款……这些令人眩目的庞大资金流均在伦敦金融城穿梭。

10月24日,就伦敦和上海在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问题,记者有幸在上海访问了上海的伦敦金融城第674任市长迈克·奥利弗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经济观察报:奥利弗先生,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要发展成为伦敦金融城这样一个世界性金融中心,除了众所周知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和便利的商业贸易法律环境外,您认为还需要哪些要素?

迈克·奥利弗:就我所见,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采用了非常好的发展战略,集中建造的许多漂亮建筑为金融机构和人才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这是发展金融中心所必需的集聚效应。上海希望成为伦敦这样的世界金融中心,除了人民币自由兑换、便利贸易的法律环境,人才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我认为,人员的交流有益于双方相互学习。接受良好培训的专业人才能够逐渐开创有效的监管法规,对合伙、产权和公开市场进行良好的安排。另外,还需要透明的监管环境,监管体系应该做到公开、公平和对所有人平等。

经济观察报:作为伦敦金融城市长,您负有哪些职责?您也许知道,上海的城市和金融贸易区的发展都是由政府强力推动的,也许这种做法并不是你们所倾向采取的,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你们推动金融城繁荣的做法又是怎样的?

迈克·奥利弗:和其他地方政府负责垃圾清扫、城镇规划等市政职能不同,我的职责专注于金融城的生意,因为那一平方英里仅有5000名常住居民。我们开展调查研究,为人们提供一个基础来讨论解决他们面临的相同问题,我们搜集信息供人们交流,我们还要游说我们的政府。我认为,上海建成世界性金融中心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为从无到有的东西必须从某处开始,而且上海政府做得相当不错。伦敦金融城的发展和上海不同,它有800年非常缓慢的演变历史。最初是商人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慢慢地,货物运输和保险业发展起来,金融服务业也随之发达起来。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肯定要比我们快得多,因为可以从我们的经历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金融中心大体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政府所能做的是创造合适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的监管框架,人们愿意来这里做生意,是信任这里的法律及其稳定性。伦敦金融城有一个成功之处是交易环境常年保持稳定,欧元债券的大笔交易从纽约转移到伦敦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纽约改变了规则,资本就离开纽约来到伦敦。必须对政府干预市场保持谨慎,因为这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资本非常易于移动。这也是为什么伦敦金融城非常担心来自于欧盟的影响,规则一变,生意也就走了。

经济观察报:有资料显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外国公司上市最多的交易所,共有499家,而来自中国的只有5家。最近,香港、新加坡都在积极吸引中国民营企业去那里上市,而中国的大企业也积极争取海外上市,您对此有何看法?伦敦交易所是否对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感兴趣呢?

迈克·奥利弗:伦敦交易所有兴趣吸引中国企业上市。不过,伦敦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要求非常严格,且具挑战性,如果有企业有在伦敦上市的计划应对此格外注意。对中国企业来说,在香港上市能更节省时间、更为投资者所关注,如果需要利用欧洲资本市场融资,通过两地上市更加便捷。

经济观察报:经济全球化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几个世界性金融中心都在相互竞争,伦敦金融城和同属盎格鲁-萨克森体系的纽约华尔街竞争,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迈克·奥利弗:相比于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的优势是更为国际化。美国拥有广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华尔街更关注本国企业的融资需求。至于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在华尔街上市时间、金钱花费更多,如果在伦敦上市,不仅更快更直接,而且能得到长期投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炒作,因此伦敦是第一选择。

经济观察报:既然伦敦是第一选择,那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到纽约上市,而不是伦敦?

迈克·奥利弗:那是因为,给企业包装上市的那些投资银行想赚更多的钱,而且,几乎所有的投行都是美国人的。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Proof of Writing logo
Subscribe to Proof of Writing and never miss a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