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批国企境外套保放行 伦敦金交所“渔翁得益”

原载于2003年4月12日《经济观察报》

国务院近日批准第二批国有企业取得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这对占据全球90%金属期货交易额的伦敦金属交易所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10家拿到牌照的企业中有7家是金属企业,比起2001年第一批7家大型国企中只有一家金属企业——中国五矿的情形,可谓大有斩获。

据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执行董事贺思蓝(Jonathan Haslam)向记者介绍,目前有三四十家中国金属生产企业的产品在LME注册挂牌,成为该所期货合约交割标的物。去年10月LME主席洛德·巴戈里爵士和首席执行官西蒙·希利访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中国金属企业能够获准到LME进行期货交易。

境外套保的诱惑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62)是此次取得牌照的10家公司之一。公司董秘办公室潘先生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公司做境外套期保值是为了锁定目标利润。”

企业加工生产精铜的原材料铜精矿因为国内供应无法满足而需要进口,但是铜精矿的国际价格波动频繁,让企业无法稳定地控制生产成本,往往能赚到手的加工利润被陡涨的原料成本侵蚀掉——原料成本占产品价值的80%。目前公司进口的铜精矿占原料结构的三分之一,去年总共进口5至6万吨,以平均每吨人民币2万元概算,总额在10亿元以上,公司投资贵溪冶炼厂三期技改工程今年完成后精铜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万吨,需要进口的铜精矿数量将进一步上升,如果不通过套期保值来锁定成本,原料价格的一丝波动将导致采购成本的大幅涨落,让已在香港、伦敦和上海上市的公众公司难以稳健地运营其财务。“所以公司从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呼吁政府允许其开展境外期货套保,去年提出了正式申请。”潘先生向记者介绍说。

“虽然期货市场本身不创造利润,但通过公开集合竞价揭示了各种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有助于指导企业生产经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英国期货期权协会主席罗伊·雷顿(Roy Leighton)说。他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人口,市场规模与美国相当,中国加入了WTO,其经济正融入全球体系,开展境内外期货交易,对中国的企业十分重要。

牌照远远不够

“但迄今只有17家大型国有企业才有资格做境外套保是远远不够的,大量有套保需求的国企、近年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民企被行政管制拦在了门外。”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志彤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凡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营的企业都对期货套期保值产生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如果是涉及进出口贸易,就有进行境外套期保值的需求,而非通常认为的只有从事大宗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企业才有。进出口额的数量大小标志着境外套保的潜在需求规模,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6207.7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51%,可见套保需求之庞大。

大道难通小道行。据了解,东方航空公司曾透露,公司一边申请境外套期保值的牌照,一边通过中国航空油料公司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市场做航油的套期保值。沿海地区一些中外合资或民营的加工企业都在对原材料进行保值业务,沿海的棉纺厂也在利用纽约棉花市场交易进行套期保值。而进行境外套保所用的外汇毫无疑问避过了外汇管理局的监管。

对境外套保的供给设置行政管制的是2001年5月颁布的《国有企业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按规定,国企只能从事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原材料、产品相对应的期货业务,并受严格的头寸额度管理,只能套期保值不能进行投机交易;而且获批企业不得代理其他国内公司进行期货交易。

“相信监管部门清楚这也是治标之策,当初境外期货交易的混乱并非是市场出错。”周志彤说。他认为,所以会爆出株洲冶炼厂在1994年至1997年在LME由套保到投机、大量卖空锌期货合约,以致亏损人民币14.6亿的丑闻,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企所有者缺位的体制缺陷对此推波助澜。

“而且,如今有资格进行境外套保的企业中,凡是做得好的,其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暴露出,在国际市场的充分竞争环境中激烈竞争迫使企业用足套保手段来压低成本、保证利润;而那些居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一般缺乏足够的动力利用套保来规避风险,通常的做法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堤外损失堤内补’。”周志彤说。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Proof of Writing logo
Subscribe to Proof of Writing and never miss a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