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帮你刷微博》是赫赫文王 KQH.me 内部邮件通讯,收集整理平时看到的微博、网文,是让碎片阅读稍微有点意义的尝试。它关心人本身,关心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关心时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任何问题、建议,敬请发送邮件到 newsletter@kqh.me;退订回复 TD
赫赫文王近期动态
各位读者好,上一期内容比较少,我没发邮件,这次一起发了。 前段时间我把《刷微博》改成了免费通讯,毕竟这些内容都是别人原创的,我拿来当作会员内容不太合适,但仍将保持仅订阅者可读的模式。很荣幸,现在订阅者已经增长到 32 人了,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给身边人多多安利 😁
我取消了 MailChimp 的自动邮件更新提示,合并到了《刷微博》,这样一个月左右通知一次,能减少对订阅者的打扰。
近期 B 站发布了两个视频:
大衍筮法算卦(无语音)(佩戴耳机服用),2022-01-12。以后转型 ASMR 阿婆主算了😂
高山流水|川派复刻计划之侯作吾,2021-11-22。这是个会延续两年左右的长期计划
近期发布的文章:
資源|政治學、經濟學書單(殘),2022-01-03
赫赫史網#12 命理入門,2022-01-01
馬克斯·韋伯《以學術爲業 以政治爲業》述要,2022-01-01
弦耕紀日|二〇二一,2021-12-27
北京閒逛,2021-12-21
赫赫文王稿約
這一年來我在想,赫赫文王不應僅僅是我的個人網站,更應該是一個小型社群。基於這個考慮,我希望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赫赫文王。
只要符合本站風格:中西古代文史哲藝,都歡迎賜稿。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欄目可供選擇:
繁簡字都可以,根據學科需要而定。不必專門寫一篇,只要有現成的文章都可以發,只要您沒有一稿多投的顧慮。比如您在豆瓣有日記,也可以挑選一些發過來。當然,限於本站實際情況,沒有任何稿費。投稿發到郵箱 me [at] kqh [dot] me
20 读书的料
「他觉得自己和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背景的舍友有很多差异,平时跟家里交流的方式就很不一样,连打电话的时长都有区别。」11 千字。
封面:「读书的料」
下沉
轻松一刻:冬眠
男人
难受的故事
社交
疫情
其他
封面:「读书的料」
发现了 维理中国,是个 NGO,旨在推广博雅教育,会邀请名校研究生开设课程,也有邮件通讯。
程猛:《“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2-1
程猛:许多人觉得通过教育走出农村、改变命运充满励志的色彩,但这可能只是故事的一面,一席,2021-04-01
云隐是一位在国外读博的男生,父母务农。他觉得自己和大城市知识分子家庭背景的舍友有很多差异,平时跟家里交流的方式就很不一样,连打电话的时长都有区别。他的舍友每次一打都会打一两个小时,还会说各种学习上的事情、人际上的事情,甚至谈恋爱的很多细节都会跟父母说。可是他每次打电话就只有五分钟或者最多十几分钟,每次说到最后就开始说天气、说亲戚,说到最后就变成了嘘寒问暖——“妈,你晚饭吃的啥。”
在访谈中,有很多人会提到很少跟父母有拥抱等肢体接触。青阳说,他的妈妈小时候是经常带着他的,后来在他不断向外求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他的妈妈还想和他亲近一下,会来拉他的手,但他就会非常抗拒,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雨落是一个重点大学在读的研究生,父母务农。父亲酗酒,喝酒之后就会无缘无故发脾气,而她的妈妈经常是很无助的。小学的时候,雨落和同学打闹,同学用一个尖利的东西在她手上划了一个口子。如果是一个普通小孩,回到家之后可能会哇哇大哭,会跟父母说这个同学欺负我或者怎么样。可是雨落却没有办法做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孩。晚上回到家吃晚饭,雨落紧紧地缩着手,把手割伤的这一面朝向自己,不敢伸手夹菜,生怕父母看到。因为她害怕爸爸又会发脾气,怕受到责骂,说她惹事。后来雨落的很多人生选择,甚至上什么样的学校,都受到了家庭很大的影响,经常需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人的情绪。明明考到了县里很好的初中,可是她不想让自己的妈妈每次交学费都要问别人借钱,那种感觉太难受了。最后她选择回乡里的初中读书,因为乡里初中的校长跟她说,“你来我们这读书就会给你一笔钱。”
图书馆的故事 @ 思想史学生周秦汉,2022-01-06
有次晚上图书馆闭馆,我停在大门口戴手套,准备戴上手套再出门,目光顺便盯着门口的海报看。海报已经贴一个学期了,从没见有人认真看过。闭馆的人陆陆续续从我身边经过,看到我盯着海报,都停下脚步,也仔细端详起来。没一会儿就堵了十来个人驻足,我戴好手套后就溜了。当时感想是灵长类动物的本性是:从众、有好奇心、善于模仿。正是因为此,灵长类动物才有机会进化成高级的人类,才会探索和积累知识。(另外听说有的奶茶店开业会雇人排队,所以我也怀疑五道口有几家卖糕点的也在雇人排队)[思考]
图书馆自习时,如果对面的人小动作不断,我就会很受影响。这两天注意到一个黄发大哥,看两页书,就用目光盯着视察一圈周围同学,让我很不自在。第一次注意到他,他拿了本插图版的《周易》,过了两天又换了本大字本的《庄子》。我看他读着读着就趴桌上了,过会儿就移驾到沙发上歪着身子看了。我再抬头,他已经平躺闭上眼睛睡着了。有次还脱鞋平躺睡在沙发上,被管理员叫醒了,然后嘟嘟囔囔不满地穿上鞋,继续睡以示抗议。还有次碰到他接电话,可能是来自家人的,一直用方言说“看书呢”、“看书呢”,说了不下十来次,感觉对面不相信他。他就开了视频,对着四周直播。图书馆里充满了神奇的人,而我对记录图书馆里神奇的人乐此不疲。
了解一下 低潜在抑制症LLI
@ sdf:潜在抑郁症(低危抑郁症,LLI)是种什么体验?
从小就发现了自己的不同,然后很自然的就学会了控制。虽然我学会了控制,但是偶尔也会失控,每次失控都很痛苦的说。。。。
比如前一段时间的一次:我到了一个红绿灯,现在是红灯,我看了下有多少人停下等红绿灯,恩一共有八个,计算路口这个方向人流量得到红灯大约亮起10秒左右,而红灯一般为30秒,所以我还需要等20秒.我前面有个女交警,通过观察,我认为其工作已有五年以上,皮肤白无晒痕,很注意保养,应该平时是内勤,最近才被调到外勤来管理交通,应该是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市里的新政策:增加道路执法人员.应该就是前几天市人大会议的提案之一.
我前面有辆电动摩托,后轮螺丝有新擦痕,近期应该维修过,后轮又螺丝与车架有纵向擦痕,应该没有拧紧,我脑中出现模拟画面:走着走着后轮掉了.....
我前方有一辆横向通过带车厢的货运三轮,无牌,看见交警后焦急的摁喇叭,可能他没驾照,怕被查. 我左方有一辆汽车,在直行停车区等红灯,轮子向右拐了一下又赶紧转了回来.可能临时决定右转,但突然看到交警,又放弃了.
左方电动车后轮略扁,漏气了?车胎结构,气压不足,磨损侧壁.电机负载增加,电流增大,耗电量增大,损坏控制器.控制器的可控硅三极管起热,易烧坏.女交警左右走动,目测应该执勤超过30分钟了.
。。。然后不停地思考,头痛欲裂,然后我找了在我心里占很重要地位的妹子,敞开心扉倾诉了一回,然后这几天又恢复到可控状态了
下沉
@ Sayrohan,2019-09-02
跟朋友聊到时代问题 说怎么感觉十年前的社会 不是现在这样的 网络也不像现在这样 虽然不是说那个年代就没有坑蒙拐骗加问候全家 但跟现在 就是不一样 我说因为那个年代经济好 买房就能涨做生意就能成 所以人还是骨子里 带着那么一点积极的朴素 至于当代人的心理情感问题 一半因为社会流动阻滞 另一半因为经济变差 归根到底是钱闹的
如果认真工作就能成功 努力存钱就能退休 又有谁愿意刚一毕业 就跟绝望了很多年似的 肯定是希望每天意气风发 活力满满的上班去 但是现在环境不行 你能解决他心理问题 可你既不能帮他升职 也不能帮还他卡债 到最后他还是有毛病 你说你怎么办
能怎么办 我再敢说也没法讲成功学 只能说在下降的螺旋里 努力抓住绳子 多呆一会
上行社会是增量社会 只要做就可以留下 蛋糕越垒越大 人人有份 不用想太多 蒙眼拉磨就行了
但下行社会是减法社会 不仅要做还要做好 不仅要做好 还要有特点 你要是不动脑子不比人多会点东西 是会被吃掉的 这对绝大多数只接受过蒙眼拉磨教育的人来说 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所以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 争取跟别人不一样吧
我为什么老说让大家做自己 因为你做别人 就是跟别人一样 适合上一个时代 但是绝对不适合这个时代 你做自己你是独一无二的 这时候起码你地基已经打好了 你具备了在下滑社会中 再去跟鼠牛虎兔山猫野兽们掰掰手腕的机会 如果你这时候 还学套路做别人 那真的是连掰手腕的机会都无从谈起 思考一下 真不坑你 想去吧
@ ieaber,2022-01-11
退了所有业主群,受不了这么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每天大喇叭要求小区封闭,呼唤邻居去录指纹扫虹膜,严禁没录的人出入,还要我签字,我签你麻痹,不是谁都想活成狗的
@ 河森堡,2022-01-01
我这两年渐渐发现一事,就是如果努力时过于痛苦,人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追问,但实际上很多痛苦的努力本身禁不起追问。
我之前习武时,见过一个老前辈,他曾经非常努力地磨练自己手指的强度,这过程痛苦且漫长,做指卧撑,戳大米戳铁砂,多年后,他终于把手指练的超硬,足以在红砖上钻出一个坑来,和人比划时,用手指一点,对方身上仿佛被改锥捅了一下子,疼得呲牙咧嘴...然后就没了,这位老师吃了苦中苦,练出了这么一手功夫,可在生活中依然是个普通工人,拿着微薄的薪水,过着清贫的日子,天不亮就推着嘎吱作响的自行车离开大杂院去上班,日子里的苦闷和委屈一点没少,甚至连被老婆贬损数落都避免不了,年纪大了,指节关节的病变也来了,老前辈有时筷子都拿不住,吃饭都要让亲人喂。
这位老前辈努力让自己武艺变得很强,所以呢?他就幸福快乐了吗?没有啊。他往人生的账户中存入了忍耐和痛苦,到头来却并没能兑现出美好生活,他在手指上付出的是一种禁不起追问的努力。我练武时,见过很多高手,常年含辛茹苦地磨砺自己,终于有了一身功夫,在赛场上连拿成绩...所以呢?So fucking what?能把自己的辛劳和苦闷兑换成美好生活的只有少数幸运者,还有大把的高手在一柜子奖状下,吃着小锅里的泡面对家庭账本发愁。“是的,你确实很厉害了,那又怎样?”
这两年,因为经济减速,上文中的现象正在各行各业扩散,即使一个人含辛茹苦多年,拿到了名校博士,社会能给他的回报也越来越少,过去人们愿意暂且忍耐和付出,是因为痛苦和幸福的汇率尚且能被接受,但现在“努力”的通胀已经稀释了每个人的回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禁不起“是的,你能力确实很强,那又怎样?”的追问了。不再继续追求自我磨砺,不再苦熬,尽快兑现小而即时的幸福,这便是在这种境遇下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你要问我在新的一年有什么追求,我的回答就四个字:“健康幸福”,把这四个字作为追问的终结,再合适不过了。
@ 阁楼上的宗城,2022-01-02
改革开放壮大了一批新的群体——收租阶层。这个阶层既不是贫民,也不是权贵,而是介于中产和小市民之间摇摆不定又普遍存在的市民群体。他们有闲有钱,但并不比平民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他们和城市平民的最大不同,在于财富和房子,而非政治权力。这部分人,一种是本身就拥有了大城市户口和房产,属于老派城市土著。另一种是具备投资眼光(或赶了个巧),借助改革开放的红利期率先在大城市购房,成为城市里的新兴中产阶级或预备中产。例如《爱情神话》里的老白、老乌,我们在电影里常看到的“老北京”、老上海(老克勒),以及深圳、广州等地闷声发大财的“村民”,其实都属于收租阶层。你会发现,如果用传统的“权贵”、“中产”或者“小市民”去定义他们,都不够准确。例如白老师显然不是权贵,虽然他有钱有闲,但他没有屁大点的政治权力。深圳“村民”也不一定是小市民或穷人,有的人富得流油,不需要知识分子同情。所以,当学术界用常见的词汇定义他们时,似乎有点像,又有点不像,因为他们其实是改革开放以来壮大的“收租阶层”——有钱,有闲,但没多少政治权力。他们是继承了市民性、世俗性和中产精神的一群人,是摇摆于普通人和资产阶级帮闲的一类人。他们也会自嘲自己是普通人,渴望更亲近城市市民一边。但同时会精准地打量时代的风口,用广东话说,叫“闷声发大财”。他们的活法,其实和中国古代王朝里的商人有点相似。对于这个群体的研究,倒是有利于拓宽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因为他们是真正体认改革开放的一批人,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一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活法——贪生怕死又偶尔勇敢、利己主义但心存善念,信奉享乐主义、活在当下,但曾经某时某刻也是理想主义者,只是在目睹大厦崩塌后,成为人群中隐藏忧伤的刺猬,一个醉酒麻痹自己的第欧根尼。
@ 寻找老太太,2022-01-01
自人类成为地球统治者伊始,其在自然界最大的敌人便仅指向人类自己,所以如何防止人类因内斗、内耗(种内竞争)而威胁到自身存续就成了人类时时刻刻必须谨慎加以思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哪种主义和社会制度,但凡鼓励、号召一拨人消灭、压迫另一拨人,或是肆意挑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敌意和对立,甚至是搬出男女两性间差异制造矛盾的,均属异端邪说之流。此类思想对人类整体存续造成的伤害将难以估量。不可不慎。
@ 世界风情画2250,2022-01-13
辛亥造就了“中国”,可“中国人”这100年来为什么弄得神憎鬼厌,问题还在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N重标准。
比如旧东亚,两个私有制,没有政府,只有朝廷。朝廷是个暴力公司。暴力公司首先是个市场主体,业务除了养兵,就是审案、治水、收税、打仗。暴力公司雇员是士大夫,就是服务股东和董事长的中下级军官(上级军官永远是皇亲国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有相似处,就是文化高、有审美品位,但不相似处在于,士大夫本质上是军官,是在生死间游离的人。所以旧东亚男生女生不管年龄,都能够展现出某种萌萌哒的“少女感”,那是参透了生死,以理性诞生的勇气——世界本属虚无,你我来自虚无、归于虚无,活着就是剧本,随时为虚无打断的剧本,只求在台上能够完美演出。这种状态下的人是本位主义的,一切从“我”出发,“我”不能麻烦人,“我”施恩你回报,你害“我”,“我”整你,是高颗粒度,边界非常清晰的“经济人”。
而知识分子主导社会的后辛亥时代,则是知识分子一头用旧东亚的“我”之本位思维追求成功,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因为知识分子的“虚无”是无神论的虚无,不认为善恶有报,只图在世时从心所欲,结果自己成了物欲和虚荣心的奴隶;然而,另一头他们又用民族、民主、未来这些大词来忽悠比自己蠢、比自己缺乏经验的人,去为自己免费贡献,此外就是时不时用法国大Revolution后形成的XX正确去要求别人,比如自己不让别人说话,不让别人表达利益诉求,可别人以其道反制其身时,又讲别人虚伪。永远都是靠不对等竞争来获得所谓的优势。旧东亚人乃至所有文明人则相反,坚信意志和天命能够让自己胜出,对自己毫无苟且,对别人宽宏大量,所以到老就看出来了,旧东亚人老了还是满身“少女感”,而后辛亥知识混子和他们的徒子徒孙则是一副药渣模样!上帝是公正的评判者,真的。
轻松一刻:冬眠
@ M3小蘑菇:如果将一个冬眠动物放在温暖的地方,他还会冬眠吗?,2017-11-22〔粉丝必看〕
应该不会,说不定还会弹奏乐器
苏联笑话一则:
苏联考古学家在埃及挖到一具法老的木乃伊,但无法确定他是哪一位法老。混在考古学家中的克格勃官员看不下去了,走进放木乃伊的房间,锁上门。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说:“拉美西斯十八世。”考古学家们惊诧不已:“您怎么推定的?”安全卫士擦了擦满头大汗:“丫自己说的。”
@ SALT麻麻,2022-01-09
家里的一粒灰,飘到国外,就是一把刀子,国外的一粒灰,飘到国内,就是一集新闻联播
@ 悲伤汉堡2019,2022-01-11
今日最好笑:部分中国男人对王冰冰一类的追捧,实际上是一种雌竞,
男人
@ 远古的刀,2022-01-03
养儿防老,在乡下很多就是这样,见怪不怪,哪个儿子儿媳妇都不想吃亏。小时候我舅舅做村长,天天解决类似几个儿子不赡养老人的破事儿,比如父母年纪大了,两个儿子各养一个,分别住两家,两家还要以父母身体不一样好争论一番,一般抢着要母亲,可以帮着干活,父亲啥也不会,遭嫌弃
豆瓣 你是如何与父亲和解的?@ 猫四儿
与其说是和解,其实是“弑父情结”的情况。砸了两次,一次在厨房,他疯了一样吼“你怎么就不愿意结婚?”我正在盛饭直接连饭带碗砸他脚边,没想到我能动手他有点懵逼,就走了。第二次还是类似的场景,在客厅,我抓起一个马克杯砸地上摔细碎把地板都砸掉一块。我:“有话能好好说不?怎么的还想打我啊?我现在不一定能打过你,但是你总有老的动不了的一天。你今天敢动我,等你老了别怪我不养你。你就我这一个小孩,你可想好了。”我爸瞳孔地震,后面再也不敢跟我大小声了。关于结婚这事真不是我不愿意,基本盘的情况在这摆着,我也很无奈啊。后来我爸冷静下来自己也想明白,再没逼婚了。
难受的故事
知乎 @ 烟雨平生: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2021-12-10〔这故事太难受了〕
@ 罐头辰,2022-01-13
前几天在微博刷到上海养老院实拍,出于好奇去查了下,被吓得够呛……我国的某些养老院里,发生的故事可能比各位想象的还要可怕。福州的八旬老人,住进养老院两个月后,因为高烧不退被急救车送往医院抢救,家属发现老人的尾椎上有一个“大洞”,经医生诊断,这是得了褥疮——别小看这个病,每年全球死于褥疮的有六万人之多。老人的子女,发现老人身上有捆绑的痕迹,你能想象吗,把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绑在床上,硬生生地绑出了最严重的第四期褥疮。
更令人感到揪心的,是贵阳养老院的一位老人,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牙齿全都掉光了,她从养老院的铁窗里艰难地身处一只手臂,向街边的路人打招呼,示意给自己一些吃的,看到路人似乎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老人急得一直比划。看到这一幕时其实我忍不住想,这位老人看年龄,可能已经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过无数大起大落的年代,世界上比她回忆更丰富的人可能不足百分之一,如今却因为饥饿而向过路人乞讨,这让人唏嘘,也让人绝望。而养老院的这些护工,又为什么会虐待老人呢?我在查阅了相关案例之后,发现原因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以说是“荒谬”。譬如惠州某个养老院,护工把一位95岁的老太太摁在地上殴打(图三),甚至扯住老太太的头发在地上拖拽。原因呢,竟然是这位老太太想要拿走一条毛巾予以清洁,而护工不同意,于是便拽着近100岁老人的头发,直接把她拽到地下。而这位殴打老人的女子,甚至并不是所谓的“临时工”,而是一名有着16年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工。
一位从业了16年的护工,能把1925年出生的老奶奶拖着头发在地上殴打,我想也足以能够说明,养老院虐待老人的情况并非个例。光是搜索「养老院 打断肋骨」的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很多案例,几乎每两年就会出一次这样的新闻,要知道,如果开篇提到的褥疮,养老院还能够用老人自己不爱卫生搪塞过去,打断老人肋骨这种行为,可以说已经是赤裸裸地向老人和家属示威:对,我们是虐待老人了,你们能怎么样?查阅相关案例后,家属也很少将老人所受到的虐待诉诸法律,多数虐待的结果,往往是选择了民政局调解沟通来解决。最可怕的一个案例来自于青岛的某间养老院,有一天老人的家人收到了老人的死讯和养老院送来的一根绳子,养老院表示,老人有一天想不开,自杀了。然而家属经过探查才发现,老人居住床位的墙壁上,有他歪歪扭扭写下的几个字:我是饿死的。这位老人走到生命尽头时,脑海中会是自己一生的种种回忆,亦或是对食物的渴求?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上面提到的养老院都是比较低端、廉价的,自己目前或未来的收入不至于这么惨。曾经的我一样有这种想法,但一组数据告诉我,并非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是807.5万张。床位的数量与老年人口数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得到的数字是3.1%,也就是说100个老人里面,只有3个老人能够拥有养老机构的床位。与之相比,作为国内高考内卷很严重两个省份,山东省和河南省,2020年一本的高考录取率都达到了20%以上,而一本录取率最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数字则是13.5%。所以从全国范围来看,拿到一张床位本身,其实比考上一本还要面临大得多的竞争。而3.1%,还是把上面提到的并不合格的养老院计算在内之后的数字,拿到一张高端养老院的床位,难度则不亚于考入清北复交。
幸福之家、泰康燕园和深业颐居这些高端养老院,入场费至少是200万元,而即便你打算把200万交给养老院,这个数字也只是你80岁之前的入驻费用,终身入住的话,入场券则是300万。高端养老院采用保费加上押金的模式,省去计算的时间直接给到结论:如果你想要一直在这里住到生命结束,且有相对体面的保障,那么需要的费用则是500万。而高端养老院的从业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养老的市场供给非常紧张,就像房子,十年前你觉得贵,稍加犹豫之后可能这辈子都买不起了,因此他们并不担心销售状况。
事实上,很多90后已经开始考察养老院了。难道就没有介于高端和廉价之间的,十几万、几十万的养老院吗?这种需求催生出来的不是中端养老院本身,而是诈骗。
最后讲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1月19日,62岁的曹荣林(也有报道称为曹迎林)从湖南益阳中心医院走出。他刚刚为因酮症酸中毒而住进ICU的妻子喂完饭。她命悬一线,每天都靠高额的医疗费用来延续生命。可曹荣林已经拿不出医疗费了。不久前,他缴存了17万元,到湖南益阳纳诺养老院,曹荣林一辈子靠做杂工为生,这也是他的全部积蓄,养老院承诺会为他和老伴保障直至离世的养老,但不曾想,这家养老院所吸纳的费用只不过是一场庞氏骗局,资金链断联,纳诺养老院突然”爆雷“,曹荣林的毕生积蓄化为泡影。与此同时,医院的催款电话不断打向他。他没有回家,而是走向资江一桥。在岸边,他脱下深蓝色外套、黄色皮鞋,掏出身份证、钱包、老年手机等,一一放在地上,光着身子,走到了桥北。接着,一跃而下。生命的最后,曹荣林给世界留下了一条绝望凄凉的弧线。
曹荣林不是第一个因此而死的老人,光是益阳,养老院爆雷而离世的老人就不止他一位。除了自杀之外,也有听说消息之后心脏病发作去世的。正如虐待老人发生在全国各地,养老诈骗也在多个省份接连被曝出
@ 院艹,2022-01-10
半夜逛知乎,无意之中点进了一个21岁的盲人男生账户里,他只有几十个人关注关注,但回答了三百多个问题,有的回答是关于“盲人怎样怎样”,有的回答则非常普通日常比如“你为什么喜欢用苹果?”,那个回答就絮絮叨叨的说苹果好用在哪,完全没有透露自己是个盲人。
他在一个回答下放了照片,不高,有些胖,像很多先天视障的人一样,眼眶里是大大的白色。有人问你是盲人怎么玩知乎呢,他说自己用语音输入软件,用屏幕阅读器。有人问你做梦会梦见什么,他说只有声音和感觉。有人问你最近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他说上个月表哥带他去酒店吃东西,他吃了一个虾挞,咬下去一口层次很丰富,但虽然是表哥带他去的,但check in什么的完全是自己和服务员沟通完成的哦。
他读完了盲人的九年义务教育,因为数学不够,没能考上盲人专科,所以当不了按摩师,他没有音乐天赋,所以也当不了音乐人。于是他待在了家里,让他的家人照顾他,爸爸在工作,所以主要是妈妈。他没有直接讲述,但在只言片语里,我知道了他还有姐姐和弟弟,不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他说他喜欢小孩子,因为他是残疾人,陌生的成年人不会与他接触,但好奇的小孩子会,他喜欢抱着他们,跟他们说话,给他们零食吃,他说如果自己不是盲人,一定会去做儿童临终关怀。
他还会讲述性和欲望,坦诚而直接,十五岁那年,他第一次遗精了,他觉得很舒服。他说自己有性幻想,想被女生用脚踩着自己,说好想被人拥抱,后来才知道那被称作肌肤渴望症,他说自己好想体验一下,被他人触碰着射精是什么样的感觉,那样的感觉一定很好。看他说这些,丝毫不让人觉得猥琐下流,反而是极度的单纯,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在对大人说,他好想去迪士尼乐园。
但他最想知道的,是如何自然地走向死亡,他问妈妈,说你死了以后谁来照顾我,妈妈说找个女生照顾你就好,他说不会有女生想照顾他的。如果是个残疾女孩,或许可以,但像他这样矮矮胖胖的残疾男孩,没有女生会喜欢。他说妈妈,我想死在你前面,如果我死在你前面,你会怎么样?他妈妈说当然会难过,但我想难过几天就会好了吧。他说那就最好了。
在一个“你快乐吗?”的回答下,他说自己过得很快乐,虽然看不见,但家人们总是会带他吃好的。还有买手机拆开包装盒的时候,那是他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刻。
在一个“你有什么愿望?”的回答下,他说最大的希望自己的死法是突然得个绝症,比如癌症晚期,那样他就可以顺顺利利的在爸妈之前去世了,不仅如此,因为自己得了绝症,到时候就一定会有很多人关心自己,还会抱抱自己,那多好呀?
我翻着他的回答看着看着就哭了,他不被命运宠幸,于是学会了在微不足道的被馈赠里获得满足。清楚自己的人生充满缺憾,却看不到一丝不满的气息,以至于我甚至无法用“抱怨”去形容,被拥抱,被触摸,被恋爱,被关心,这些明明是正常人基础诉求的东西,在他的叙述里,像是中彩票般的存在,像是“没有也没关系呀,但是如果有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了。”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而世界上又还有多少像他这样的人。
社交
@高价接表鱼得利,2022-01-13
这种抠比企业家我认识几个,因为自己喜欢艰苦奋斗,人生哲学也是严于律己同时严于律人,对员工也是抠得要命,听起来很有理想,要真给他打工就傻逼了。反而是那些每天绫罗绸缎妻妾成群的企业家,一般都对手下人特别大方,这是我打工十几年的一点心得,分享给大家谢谢
@ 风墟:为什么部分人友善且独来独往?
因为你在国外,你的很多朋友不给你代购费找你帮忙代购,你拒绝,他们就说你不够朋友; 因为你是学英语的,你朋友找你帮忙翻译论文,你费心费力帮他弄完最后连句谢谢都没有; 因为你是学摄影的,朋友就让你“免费”给他拍照,并以“不就是按几下快门么”为理由;
这些都是典型的分不清社交边界的表现。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观念一向是将功利社交与共情社交混为一谈。“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的,朋友就是要互相麻烦的啊”这种观念在国人身边普遍流传。当你的一个“共情朋友”向你提出“功利需求”的时候,如果你拒绝就会背上“不够朋友”的恶名。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往往还会被美其名曰“够义气”、“显得亲切”、“有人情味”等一系列「高大上」的概念。
所以在中国「经营人脉」的方式就是「拉关系」,先和你套近乎,成为“朋友”以后再提出「功利性需求」对方就不好意思再拒绝了。这本质上其实就是:试图通过建立「共情人脉」来从对方那里获得「功利性」的利益交换。正是因为「中国式边界不清的社交」模式,才会令很多人迷信于“人脉管理”,“为人处世之道”,“社交技巧”等等这些「无用」的鸡汤。
疫情
豆瓣 @ 潋 | Béatrice:疫情期回国通关实录,2020-10-11〔讽刺的是下面这句话〕
祝各位诸事顺遂,一路平安,我们国内见。一起熬过2020年,我们就都是过命的交情。
豆瓣 @ inhiu:疫情无法旅行的一年里,我是如何在虚拟世界里变态的 -- 全球环岛雕塑大赏,2021-05-09〔学到的新词:Google Maps 摄影师〕
拍老师:Omicron的毒力之谜,拍照稀烂的焦虑怪,2022-01-01〔结论大概是,Omicron 毒力和原始毒株差不多,但打了疫苗之后死亡率大大降低〕
@ 美国癌症医生张玉蛟教授,2022-01-11
第一个暴发Omicron 的南非,疫情己经稳定下来,重症和病死人数都比上一波Delta 低许多。1月9日最新统计,英国确诊数字为141,472例,迎来连续5天确诊数字下降,比一周前下降了6.7%,似乎显示着新冠疫情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英国NHS的负责人表示,英国已度过了最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危机,而且没有出现医院难以负荷的问题.
英国的数据还显示,目前的新冠住院病例中,只有60%的住院主要由新冠病症引起。其它人都是因为其它疾病住院而发现新冠阳性的。在Delta变体大流行期间,这一比例则为80%。
美国正在冲刺新增病例的高峰,过去的一周,每日病例都在50万至1百万之间。如果加上没有去检测的人数,估计实际的感染人数要在以上数值上乘上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的COVID-19 重症(上呼吸机, ICU )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按病例数成比例上升,出现明显“脱钩”现象。这一点,与英国和南非一致。同时,入院及重症患者,90%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以上三国的数据提示:
Omicron 与Delta 相比,致病性有明显减弱的迹象。这一减弱,部分是因为病毒自己的进化;部分则是由于疫苗,以及从前的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
mRNA 疫苗对预防COVID-19 感染己经力不从心,但是防重症和死亡的功能依然优良。
西方国家的策略和可能的结局:西方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民众的需求,疫苗的功效以及传染病学的特征,决定”硬闯”Omicron, 尽可能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预计西方国家在这场主动与被动免疫的洗礼下,将在今年夏季之前达成群体免疫。COVID-19 在西方发达国家变成可以承受的地区性传染病,每年季度性高危人群疫苗接种成为新常态(就像目前的流感一样)。
中国怎么办?目前,Omicron 己经过传入天津,河南,广东。以它的高度传染性,动态疫情清零将会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当务之急,应该立即着手研究灭活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目前来看,靠疫苗来阻止传播己经不太现实。想把COVID-19 阻止在国外,三年也许可能,以后呢?五年?十年?(流感己经从暴发,到地区性季节性流行103年)新冠可以等,人和国民经济可不能这么等。新冠一但在其它国家常态化,传遍中国只有个时间问题。现在不会,以后一定会。
其他
@ 逸之:数术记遗:盘点我国古代那些失传了的计算神器〔非常非常全面!〕
RSS 的迷思。結論:RSS 就是互聯網的基礎接口,雖然不夠好,但足夠基礎。
学习一下 如何运营一份电子杂志及其社群
@ 评论尸,2022-01-01
字节的产品(主要是抖音和今日头条)有一个非常牛逼的策略,就是它不止针对内容本身进行推荐,还会根据评论区构建回声室。比如说,一个新闻热点发生了,这两个平台上会有大量的新闻机构和营销号发完全一样的快讯。内容本身是不带任何左中右立场的,但你会发现你能看到的那条资讯的评论区,往往是一群和你对新闻有同样反映的人。我发现这一点是因为我有时候看到一个新闻在抖音上的评论区还挺符合我的观点的,我以为大众认知变好了。但转眼就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截图同新闻另一个抖音账号下的评论,全是恶臭言论。两条视频内容本身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带任何一个方向的节奏。但两条视频下的评论观点截然相反,而且点赞都很高,大家都觉得自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