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融系統的運作基礎在於債務,銀行通過發放貸款來創造貨幣。這種模式雖然支撐著全球經濟,但也帶來了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和不穩定因素。經濟學家和金融改革者因此開始尋找解決方案,希望減少金融危機的發生並促進更公平的經濟體系。本文將探討債務驅動的貨幣系統帶來的問題,以及紀錄片《The System of Money》所提出的幾種潛在解決方案。
本文以AI摘要 YouTube 影片,並補充個人見解潤飾後生成
推薦看完影片再往下看文字整理
英文聽力不夠好的話可以開啟 CC 字幕並選擇自動翻譯或使用「沉浸式翻譯」瀏覽器擴充套件,現有的機器翻譯正確度已可以接受,不影響內容理解
The System of Money (2012)
紀錄片摘要
💰 金錢的創造過程:紀錄片開始探索金錢的起源與系統,說明貨幣如何創造、由誰掌控,及其對國際權力的深遠影響。
💹 經濟危機如癌症:金融系統不透明且腐敗,並且經濟危機會像癌症一樣,無法自動痊癒,政府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大銀行如高盛擁有實權。
💵 貨幣的數字化轉變:97%的貨幣為商業銀行透過貸款創造的數字貨幣,僅3%是實體現金。這種系統讓銀行從貸款中賺取利潤。
📊 金融不穩定的歷史:自1840年代以來,英國的貨幣系統經歷了多次改革,銀行由最初的紙幣創造過度到數字貨幣。
🏠 房地產泡沫的成因:銀行傾向於將貸款資金投入房地產,這導致房價飆升,並加劇了金融系統的不穩定。
📉 貧富差距的擴大:現行貨幣系統讓富者愈富,窮者愈窮,並加重了債務負擔,阻礙了中產階級的財富增長。
關鍵數據
英國的貨幣供應在2010年達到2.15兆英鎊,其中97%為商業銀行的數字貨幣,而僅3%為實體現金。
1948年時,17%的貨幣是紙幣與硬幣,到了現今僅剩下不到3%。
1998年至2007年間,英國的貨幣供應翻了三倍,銀行創造了1.2兆英鎊的數字貨幣,而同一期間財政部僅創造了180億英鎊的現金。
英國貨幣供應的關鍵數據摘要 (截至2024年)
貨幣供應總量增長: 2024年,英國的貨幣供應(M2)達到了約 3.024 兆英鎊,相較於2010年的2.15兆英鎊,有顯著增長。
數字貨幣主導地位: 大多數貨幣仍由商業銀行創造的數字貨幣組成,實體現金的比例依然極小,僅佔總供應量的3%左右。
貨幣增長趨勢: 自1998年至2007年間,貨幣供應翻了三倍。2024年的數據顯示,貨幣供應雖繼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反映出經濟壓力的影響。
參考連結:
歡迎訂閱和贊助
使用信箱註冊會以電子報形式收到文章更新
贊助支持我繼續整理這類web3產業大方向哲學觀的內容
透過連結購買 Ledger 冷錢包,你我都可以得到最高 20U 等值的比特幣
https://shop.ledger.com/pages/referral-program?referral_code=NNS6VK4T6YRFP
讀者贊助專案
法幣與信用卡支付請使用下方專屬連結
受限於台灣金流管制法規,無法開啟個人Stripe收款,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https://open.firstory.me/join/wwhowbuhow/tier/01925f48-ec8c-449e-74f2-b5ee9380e637
債務驅動的貨幣系統運作模式
在現代經濟中,商業銀行是貨幣創造的主要機構。當銀行向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時,它們實際上是創造了新的貨幣,而這些貨幣並非由政府或中央銀行直接發行。根據影片中的數據,97%的貨幣是由商業銀行創造的,只有3%的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現金。
這種系統依賴不斷增加的債務來維持經濟增長,導致了高度的不穩定性。一旦借貸無法持續,經濟便可能陷入衰退甚至危機。
主要問題
金融不穩定性 債務是貨幣創造的核心,當經濟中出現過多債務時,金融系統容易陷入危機。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就是一個例子:銀行過度放貸推高房地產市場,當貸款無法償還時,泡沫破裂,經濟陷入危機。
財富分配不均 銀行在貸款過程中獲取巨額利潤,而這些利潤主要流向富有的投資者和銀行股東。普通民眾則需依賴貸款滿足生活需求,承擔更高的債務成本,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
資金配置失衡 銀行傾向於將資金投入房地產等安全領域,而非支持中小企業或創新產業。這種資金配置推高房價,加劇資產泡沫風險,同時限制了經濟中的創新和生產力提升。
潛在解決方案
改革貨幣創造機制 影片建議將貨幣創造權力從私人銀行轉移至政府或中央銀行,即「主權貨幣」系統。在此系統中,中央銀行直接創造貨幣,而非依賴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增加貨幣供應。這樣可避免過度依賴債務推動經濟增長,減少因信貸膨脹引發的危機。
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 影片強調應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特別是對信貸擴張的控制,以防止高風險貸款和資產泡沫。同時應限制投機性活動,以降低金融市場波動。
引入基於實際資源的貨幣 影片提出將貨幣與實際資源(如可再生能源)掛鉤,而非依賴信貸和債務。這樣可鼓勵可持續發展領域投資,促進長期經濟穩定和社會福利。
加強公共投資與創新支持 應更多地將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和創新項目,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綠色能源,而非僅流向房地產等低風險、高回報領域。這樣可促進生產力增長,減少對房地產市場或金融投機行為的依賴。
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影片呼籲建立多元化全球貨幣體系,以取代目前過度依賴美元的框架。這樣可使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更加穩定與公平。
提高金融系統民主控制 金融系統應更多受到民主機構控制,而非由私人銀行主導。政府和公眾應參與貨幣創造與分配決策,以確保資源分配更公平,服務於社會整體利益。
設立國際清算機構 影片提到設立國際清算機構以協調國家間貿易失衡,避免全球貿易中的「貨幣戰」,並使國際經濟體系更加穩健。
現有應用場景與限制
主權數位貨幣試點
部分國家已開始探討「主權數位貨幣」(如中國數位人民幣),這是一種由中央銀行直接發行的新型數位形式。然而,此類試點仍面臨技術挑戰及國際間協調問題。加強監管措施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國已加強對銀行業務及信貸擴張監管,如巴塞爾協議III。然而,一些批評者認為這些措施仍不足以完全消除系統性風險。區塊鏈技術應用
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提供了一種去中心化、透明且抗通脹的新型支付手段。然而,其波動性及缺乏監管使其難以成為主流解決方案。此外,比特幣挖礦所需的大量能源也引發環境擔憂。
風險與爭議
主權數位貨幣風險
雖然主權數位貨幣能提升透明度與效率,但也可能帶來政府對個人財務活動過度監控風險。此外,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此類數位貨幣可能引發國際間競爭和摩擦。區塊鏈技術應用爭議
儘管比特幣等去中心化技術能提供透明性,但其價格波動大、交易速度慢等問題使其難以取代傳統法定貨幣。此外,由於缺乏監管,加密貨币市場容易成為洗錢或非法交易的平台,引發各國政府關注。外匯市場波動風險
債務驅動的貨幣系統高度依賴外匯市場,一旦外匯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如匯率大幅變動),可能導致債務國無法償還外債,引發更大的金融危機。例如,新興市場國家常因外匯存底不足而陷入債務困境。信用擴張風險
信用過度擴張是「債務驅動」系統中的一大風險。一旦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不良資產累積將威脅整個金融體系。例如,2008年次級房貸危機就是由於信用擴張過度導致的不良債務爆發。
總結
《The System of Money》紀錄片揭示了當前「債務驅動」貨幣系統中的諸多問題,如金融不穩定、財富分配不均及資金配置失衡等。影片提出了一系列潛在解決方案,包括改革貨幣創造機制、加強監管、引入基於實際資源的貨幣等。然而,每一種方案都伴隨著相應挑戰與風險,如主權數位貨幣可能帶來政府監控問題,比特幣則面臨波動性及監管挑戰。因此,要實現更公平、穩定且可持續的經濟體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平衡創新與風險之間找到最佳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