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米高曼八十歲了,去年就以新作《法拉利》「賀壽」。他算惜墨如金的,對上的長片,原來已經是2015年的《黑客特攻》(Blackhat),該片部分於香港取景,有湯唯及王力宏參演。
《法拉利》表面上有別於米高曼前作。它不是警匪片,沒有槍戰(開槍倒是有的)。顧名思義,他拍意大利名跑車創辦人法拉利的事迹,主角全名為Enzo Ferrari(1898-1988),由當今最型格的演員Adam Driver飾演。《法拉利》的米高曼,可說秉承他另一些前作如《奪命煙幕》(The Insider)及《拳王阿里》(Ali)。紀實劇情片,仔細的重塑真實事件與人物。
《法拉利》骨子裏仍然非常的米高曼。一方面是「動作」,影片的後三分之一記述一場著名的賽車比賽,高速緊湊,細節有看頭。另方面很「男人」,全片就圍繞Ferrari這個日理萬機的男子漢大丈夫,看着他面對感情、家庭、事業等不同的困擾與挑戰。高頭大馬的Driver,穿戴講究品味、西裝剪裁極好。他梳了一頭貼服的銀髮,總戴着墨鏡,神情凝重、不苟言笑。有時私底下,卻會讓人瞥見他不為外界所認識的脆弱、無力的另一面。
以小見大 聚焦1957 年一千英里耐力賽
《法拉利》是傳記片不錯的取材示範。偉人的生平浩瀚繁雜,影片選擇聚焦於一次事件,嘗試以小見大。《法拉利》敘述的是1957年。這一年,Enzo Ferrari五十九歲。片首字幕說,二戰後的1947年,他與妻子開始以「法拉利」為名建造汽車。1957年,他們的生意剛好踏入第十個年頭。Ferrari是賽車的狂熱者,1957年5月,他名下的賽車及車手,參加了穿州過省的一千英里耐力賽(Mille Miglia)。《法拉利》的敘事,就圍繞耐力賽前,到比賽進行的那段期間。
《法拉利》的劇本早在十多年前完成,多年以來,米高曼一直在等待開拍機會。編劇Troy Kennedy Martin已在2009年離世,劇本為他的遺作。賽車果然是大男孩的玩意,Martin與曼對此似乎都情有獨鍾。Martin當年出道的首個劇本,就是1969年把Mini Cooper拍得出神入化的《奇謀妙計劫金磚》(The Italian Job)。至於曼,他本人平時也開法拉利的,網上資料說他還參加過業餘車賽。《法拉利》原劇本根據傳記改編,這些年來米高曼有作修訂的,現在影片的編劇名單,他倒把功勞全歸功於已故的Martin。
《法拉利》1957年的Enzo Ferrari,是無人不曉的企業家、跑車大亨,每到公眾場合總被一幫記者簇擁追訪。他的賽車製造工業陣容不小,聘請了各類型的專才。下屬見到Enzo,都叫他Commendoratore。查了一下,此字大概有「指揮官」的意思。香港的中文字幕夠別致,把這個專稱譯為「事頭」。於是全片下來,Enzo不停被「事頭」、「事頭」的叫來叫去,充滿老香港、舊時粵語片的味道。套用到影片的五十年代背景,合適不過。
Enzo這位事頭很嚴肅的,甚至稱得上不留情面。《法拉利》全片的態度很明確,迂腐、濫情、溫和的人不可能成就豐功偉業,做大事的,注定不會是我們平日推崇的「老好人」。新的車手Alfonso(Gabriel Leone)初來報到,Enzo幾乎眼尾也不瞄他一下。不一定是Enzo特別傲慢,1957年法拉利企業的確面臨不少考驗,事事待他決策,煩得他無暇瞻前顧後。他信任的經理好友Cuoghi(Giuseppe Bonifati)警告他,公司的生產與銷售遠低於預期。法拉利公司需要吸引外來資金,這方面Enzo需要略施小計(詭計);而站在民族尊嚴角度,公司的控制權不能落入別國(如美國的福特汽車)之手。
同一時間,Enzo得完成一千英里耐力賽的準備工作。影片初段,法拉利車廠的試車,爭分奪秒的時間未夠理想。着名車手Eugenio(Marino Franchitti)臨危受命,測試期間竟不幸身故(幸運手套沒有發揮作用)。《速度與激情》拍了十部,《法拉利》以一部單挑,一下子把blockbuster系列映襯得多麼兒戲與卡通。它的對白有說:「死亡就在附近」,這是賽車台前幕後的座右銘。挑戰速度乃(男)人之常情,但別忘了它是亡命玩意。據說,那個年頭仍未有防火衣,車手嫌老套也不愛佩戴安全帶。若中途出現什麼差池,血肉之軀是會粉身碎骨的。
Enzo也得照顧工作與、感情/家庭的平衡。這個應該是編劇想像出來的細節:禮拜天,小鎮上上下下往教堂望彌撒。Enzo與他的隨從,跟家人安坐教堂內。幾個男人完全心不在焉,手上拿着計時秒表,心神被外面隱約傳來的跑車引擎聲、起步的槍聲吸引着。沒有別的,那是遠處的賽道上,敵對車廠瑪莎拉蒂在試車的聲音。
Enzo與髮妻Laura(Penélope Cruz)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小鎮摩德納(Modena),當地風景怡人。夫妻感情淡薄,丈夫冷冷的,妻子一副怨懟、憤怒的目光。影片透過一閃而過的回憶片段暗示,他們當初應該不是這樣的。兩人所生的獨子Dino在故事一年前(1956年)離世了,得年只有廿四。一年後,即影片敘述的當下,夫妻似乎仍未從傷痛中走出來。Enzo甚至每天例必到Dino的墓塚拜祭,向亡兒傾訴。平時不苟言笑的他,在那個時候最真情流露了。
Enzo除了貌合神離的髮妻,還有個叫Lina Lardi(Shailene Woodley)的情婦。Enzo與Lina一起十年有多了,育有一名男孩Piero,Lina一對母子的家,位於摩德納小鎮外的Castelvetro。離奇地,Laura不知道丈夫這段婚外情,以為他一直只是逢場作興、到處拈花惹草。Penélope Cruz演竭斯底里的女子已經駕輕就熟了。意大利人看《法拉利》不知什麼味道?像不像我們看《末代皇帝》?意國故事,主角不是美國就是西班牙的明星,意大利演員只能當配角。然後Adam Driver全片,帶着意大利口音的英語對白,意國人聽着恐怕會覺礙耳。
沒法子,它始終是美國出品。一來市場考慮,明星有保證;二來幾個主角的演出皆好。看完《法拉利》會發現,米高曼的電影世界雖然「男人」主導,戲裏來沒有放過任何女角色的刻劃。Cruz演的髮妻Laura,驟看被動,實際卻是Enzo生意上不可或缺的伙伴。Enzo說,妻子對金錢超級着緊。尤其當1957年丈夫生意上面臨外憂內患,Laura更是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戲的最後,Enzo與Laura有場中看的戲。Laura此女子不簡單,剛出場時以為只是個怨婦,再看才知遠遠不止。
至於Lina,她多少已習慣Enzo的飄忽行蹤了;她更擔憂的,應該是兒子Piero將來的身分及名分——他到底姓什麼?對了,那管什麼偉人名人、豪門望族,說穿了都是「人的故事」。普羅大眾縱使出身寒微,也會有所共鳴的。《法拉利》好比一部現實版「豪門恩怨」。當初米高曼與編劇Martin為何看中故事呢?我猜是由於Enzo Ferrari的生平,本身已具備大量的戲劇元素,甚至像齣歌劇。電影人還深怕觀眾看不穿當中比喻,還借中段角色衣香鬢影觀看《茶花女》提醒:影片圍繞着Enzo身邊的一切人與事,大有意大利現代歌劇、史詩的味道。
賽車王國中的國王
「法拉利」是名副其實的賽車「王國」,Enzo為其國王。Laura與Lina儼如兩個王后,各自爭寵,最後看誰的兒子享有王國的繼承權。「愛情」、「真愛」那些慨念太虛,只有Heritage才可以傳頌千秋百代。此外,一個典型的王國缺不了一個「母后」。戲裏,Enzo對上還真有高堂呢!意大利老牌演員Daniela Piperno,飾演Enzo的母親Adalgisa Ferrari。
資料說,Adalgisa原在1954年離世。但Martin的劇本,還是捨不得不把老母角色置放回1957年時空。「婆媳」大都水火不容,Adalgisa與Laura同一屋簷下,加上兒子處於半休妻狀態,家婆難免愛對媳婦單單打打。另外Enzo在老母身邊也有趣,突顯出他平時不常見一面。像片末Enzo見到老母行狀有異,問發生什麼事;老母答曰她已執好包袱準備着草。Enzo被氣得沒好氣,着她趕緊回去睡。Adalgisa的出現,為嚴肅戲劇添上可愛的comic relief。
「王國」內部充滿矛盾,對外的紛爭更複雜。財務危機,敵對勢力虎視眈眈,法拉利與瑪莎拉蒂等車廠爭雄。雙方見面時禮貌周周,私底下則鬥個你死我活。還有媒體的推波助瀾,記者總愛聳人聽聞的新聞、大做文章。不多不少,Paparazzi這個字,正是打《法拉利》的五十年末於意大利開始流行的。由是觀之,《法拉利》從個人、家庭到社會,裏裏外外,環環相扣。怪不得,宣傳有句話稱《法拉利》猶如一齣「賽車版的《教父》」。兩片相通之處是,家庭與生意的千絲萬縷,人人各懷鬼胎。宣傳語雖然來得耍噱頭,細想也有一定道理。
米高曼電影的節奏不慌不忙,有時叫觀眾看着看着,突然會來一記屏息靜氣的重錘。片長一百三十分鐘的《法拉利》,沒有例外。
細節就不多透露了。只想說,戲裏的天色大好,一個場面把觀眾殺個措手不及。看完那場戲,網上爬了些文章來參考。一篇叫How Michael Mann filmed the incredible racing scenes in “Ferrari”的,介紹米高曼如何呈現1957年的賽車場面。他想如實拍攝,盡量不依賴電腦特效。然而今天已難以尋獲五十年代的跑車了,為此劇組得重新仿造。但即使造好,引擎聲音也不對,因此聲效得另行找方法如實重現。
《法拉利》比起米高曼當年的紀實劇情片《奪命煙幕》及《拳王阿里》,他不再使用全手搖的紀實攝影風格。文戲攝影,鏡頭一般穩定,偏黃色調有仿古味。到了賽車場面,他與攝影指導Erik Messerschmidt(《曼克》、《殺手》)研發出特有的裝置,讓觀眾更代入車手的視角,見證他們如何「人車合一」,跑車如何極速在蜿蜒的山路、狹窄的城市巷弄中奔馳。
遮住徽號 推開美女
《法拉利》也有些關乎電影的指涉、弦外之音。片中快到花甲的Enzo,認定賽車為志業,看破名利,有死的決心。他渴望旗下的車手同樣的修心養性,但年少氣盛的他們又怎能做到?車手身邊總不乏金髮美人,其中Alfonso的女友更是當年的電影明星Linda Christian(Sarah Gordon)。戲裏有個細節很好笑的,Linda Christian現身車場,立即搶了Enzo及Alfonso的風頭。三個人靠着跑車讓一幫記者拍照,站在中間的Enzo,看了看身邊的Linda,有點粗暴的把她的屁股挪到一邊。此舉為了讓金髮明星的美臀,不把法拉利的徽號遮蓋掉。
Alfonso與Linda這對年輕俊男美女如膠似漆、酒店房內閨房之樂(男的赤條條跳上牀給女方驚喜),正好映襯人到中年的Enzo對着妻子及情人之心如止水。Alfonso代表法拉利集團參與一千英里耐力賽,在中途補給站跟情人Linda有個著名的吻,也被《法拉利》活現出來了。
另外,《法拉利》同時是個父子情故事。全片的最後一個鏡頭,不期然讓我想起意大利新寫實主義名片《單車竊賊》的最後鏡頭。《法拉利》甫開始時,簡述文字的1947年,正正屬於新寫實主義問世時期。二次大戰結束,義大利作為法西斯戰敗國,百廢待興。戰後不久旋即冒起的legacy,就起碼包括了法拉利跑車及新寫實主義電影。不論速度與人文風景,都叫人肅然起敬。
看着《法拉利》的Adam Driver,如何成功演繹一個處變不驚、做大事的人,難免更期待他與米高曼今年再度合作的《盜火線續集》。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40128/s00005/170637126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