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編導黃精甫,一個差不多早已被忘記的香港導演名字。實不相瞞,看到《周處除三害》以前,我對黃精甫仍然停留在當年《福伯》、《江湖》、《阿嫂》等印象。印象依稀,畢竟那些片二十年前了,而且不算很正面。比如隱約記得他酷愛玩形式,想打破港式類型片的框框。但為了出奇制勝,有時流於造作。還有《江湖》裏頭一段長長的獨白:「講你又唔聽,聽你又唔明,明你又唔做……」影片細節統統忘了,記憶只餘下這組耍小聰明的台詞。網上不時被引用,有時用來批評沒用的官員。
是很可觀的江湖類型片
事別多年後,去年得悉,黃精甫竟有新作提名金馬獎,戲名叫《周處除三害》。不久後看到優先場,進場前照例不讀任何資訊、不存什麼期許。純粹憑戲名望文生義,還以為要看一齣「古裝片」。一百三十多分鐘的片長,節奏除疾有致的一氣呵成。最後一場戲叫人久久難以平復。落幕一刻,內心不禁為它叫好——是很可觀的江湖類型片啊!如此水平在香港已拍不出來。人長大果然可以判若兩人的,維基說黃精甫五十歲,從前年少氣盛的感覺一掃而空。據說他移民台灣了,這些年不知還拍過什麼。諷刺地,他今天拍台灣片才修成正果。
奇也奇在,由去年《周處》獲提名至今天意外的大賣,黃精甫一直沒有怎麼露面。不知是不是礙於影片被指控抄襲,索性避開公眾的八卦與記者的追問?還是他生性低調?電影市道艱難,不論台灣、香港,年輕導演拍出新作,每每落力宣傳、受訪,到戲院謝票。《周處除三害》出來後,黃一直未見身影,連網上他的宣傳照片都絕無僅有。甚至連去年十一月第六十屆金馬獎,他獲提名「最佳導演」也選擇缺席,令影片更添幾分神秘性。觀眾要了解《周處》,沒法聽到導演解畫,只能回到電影本身了。
《周處除三害》劇情毫不複雜,就說阮經天演一個厲害的黑道人物陳桂林,某天知道自己患上絕症了,想向警局投案,但投案前又想有番大作為。他知道自己是警方的第三號通緝犯,因此衍生了先去剷除頭兩名通緝犯的念頭。他在尋找及動手的過程中,足迹貫穿台灣北、中、南部,以至外島,過程峰迴路轉。同時間,一名叫陳灰(李李仁)的CID刑警,多年以來又不斷要緝捕陳桂林歸案。陳桂林走到哪裏,陳灰亦步亦趨的緊隨。
《周處》黃精甫一開始已用慢鏡等手法,去塑造陳桂林有多麼神勇了。黑幫大哥盛大的葬禮,警隊與黑社會人馬雜沓、雙方隔着馬路對峙。陳桂林竟敢單人匹馬,來執行他的刺殺大計。阮經天本來已夠高頭大馬,劇組還故意給他穿上加大碼的西裝外套,令身形看上去更橫。如何寫出角色率性的一面?讓他吃便當吃到一嘴油膩。陳桂林來去自如的,好像待刺殺完後才去想逃生的方向。終於與聽到槍擊聲前來支援的刑警陳灰,打了個照面。
《周處除三害》很「港味」?是的,但它的動作其實更具「韓味」:有血有肉、硬橋硬馬,打落門牙和血吞。陳灰瞥見陳桂林即展開大追捕。兩個角色好幾次在戲內追逐、纏打,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看得人心驚肉跳(本片動作指導洪昰顥)。再加上匠心的鏡頭調動,比如天台追捕,一鏡直落拍兩個角色飛墮天井;以及另一次河岸兩頭疾走,鏡頭從這一頭飛越到河的另一頭,都是今天動作場面活用到航拍、電腦特效,大大加強畫面動態的效果。《周處》的攝影指導為王金城,他掌鏡稱職、闊銀幕構圖常有神來之筆。網上查了一下,王原來跟黃精甫一樣,也是移民到台的香港電影人。
那就很有趣了,香港的「本土電影」不擅拍類型,中港今天的合拍片鮮見《周處》這戲種,大陸片絕無僅有那種血淋淋的打鬥。若《周處》真的屬於「港式」,那末今天之「港式」「港味」,沒想到要借助台灣的拍攝編制才可以尋回。網上有資料說,《周處》的成本新台幣六千萬元,即一千四百多萬港元,如此預算在香港只能拍中型製作。本來《周處》不予人厚望的,它去年曾於台灣及香港公映,賣座平平。卻由於今天離奇地獲准於內地上映,票房大賣、網上幾乎有口皆碑,突然又成為一盞指路明燈了。
所有人都在意料之外,肯定也包括黃精甫本人,電影面世後往往有自己的命。《周處除三害》最受談論的,相信是後半段澎湖那個「新心靈舍」了。陳桂林追尋通緝犯,來到一處鳥語花香地方,那裏像片人間樂土。靈舍的尊者(陳以文),溫文儒雅、講道充滿哲理,備受信眾愛戴。
不用多說,「新心靈舍」那個像世外桃源的地方,看下去將另有內情。這段戲實在太好對號入座了!什麼背景的觀眾就看到什麼信息:在台灣,它可能要影射宗教、身心靈的迷信迷思(簡約生活與空間美學)。在大陸,它可以被解讀為揶揄領袖崇拜、暗批狂熱的政治運動。在香港,……於是,靈舍末段有個血腥的情節,某些觀眾可能難以接受,換上另一些,說不定會覺得大快人心。
未必觀眾過度詮釋 或許導演含沙射影
不一定是觀眾「過度詮釋」,黃精甫本身或許就有含沙射影的意思。尊者首度出場,未其見人,先見其畫像。佛鐘一敲,鏡頭迅即切換到尊者的肖像;這好比影片最開始時,鐘響鏡頭切換到已故黑幫大佬的遺照一樣。宗教與黑道領袖,同樣的萬人景仰、殊途同歸。故事說,尊者後來有張照片被發掘出來的。該照片交代了「尊者」的前世今生,照片背面寫有某年的10月31日的字樣,好像暗示由他那一天開始重生。噢,10月31日不正好是前總統蔣公的誕辰麼?很久以前,台灣連金馬獎的創立,本來也是為了向他祝壽。
《周處除三害》以鮮明風格經營出幾個段落:片初陳桂林大白天的葬禮行刺、拔足狂奔。首段陳桂林到達台中,尋找他第一名通緝犯目標「香港仔」(袁富華)的下落。這一段大都是夜戲,氣氛肅煞詭異。香港仔一角的設定,無疑甚具「港味」:港片黑道世界中難以臆測、防不勝防的癲佬,不講code of honor,脾氣爆發起來不堪設想。《周處》另一主角是王淨演的小美,表面為香港仔的養女,卻常被他狎玩凌辱。中段過後,影片又突然從陰翳的台中黑夜,截然跳到「新心靈舍」一塵不染、窗明几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世界。然後愈看下去,愈見荒誕。
《周處》是長片的劇本,但也像三個短片、單元的結合。上半像齣典型香港江湖片,講「黑吃黑」及「英雄救英」;中段後,竟然蛻變得有點Jordan Peele的荒誕驚慄片味道。觀眾跟着阮經天演的陳桂林,經歷七上八落的心路歷程。片首猜不透中段,中段沒法預知結局。《周處》的劇本或有剽竊之嫌?這留待日後的公論。但黃精甫整體的調度,顯示出他文字以外,導演動作片的工夫一樣到家。可以說,香港過江龍黃精甫率領一眾台灣技藝專才,包括前述的攝影王金城、動作洪昰顥、收音的湯湘竹、聲音指導簡豐書、美術指導梁碩麟以及配樂盧律銘等,合製出成熟圓滿的類型佳構。
阮經天的選角是《周處》最神采所在。從沒見過阮有如此一面,集兇狠、狂野、性情於一身。作為被通緝的黑道人物,他步步為營。衣著愛穿深色,常戴鴨舌帽,寡言、眼神閃縮、行蹤詭秘。於城市巷弄穿插,偶爾借「鬆鞋帶」去視察環境。中段他去到澎湖的「新心靈舍」,受尊者的啟蒙感召,情緒崩塌以後加入成為靈舍的成員,拋棄一切身外物。這時候阮演譯的陳,雙眼溫柔又帶點傻氣。他被剃去部分頭髮後,常常撫摸自己前額,好像不習慣自己髮線太高、有點禿頭味道。說起來,陳桂林有時真像個大叔,與阮經天素來帥哥的形象大異其趣。
當然,陳桂林最好看是與戲裏幾個人物的關係,例如他與被欺壓的小美。王淨真漂亮,演戲又好看。網上見有評論埋怨《周處》的結局外露、濫情。也許是我濫情?倒覺得戲前面的鋪排,去到最後陳桂林與小美的一段感人不已,與前文(包括小美的職業)呼應極佳。另外,《周處》戲裏還有個黑市醫生張貴卿(謝瓊煖),全片原來不只是陳桂林的救贖故事,看完全片知道,它也是張醫師的救贖故事。
對了,關於救贖,「新心靈舍」有首很易上口的傳教歌叫《新造的人》,由靈舍一個神蹟「見證者」蕭湘湘(曾珮瑜)一邊彈結他,一邊領唱:「生命這樣的旅程,要用多少淚水來完整……。」像這種「主能夠……」的聖詩,我們在香港不陌生了,大都是順口開河、人唱我唱的,用不着太認真。但後來,陳桂林果真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只是,途徑並不如我們最初的想像。
陳桂林與陳灰的對碰亦中看,警匪對立,最初不共戴天,後面漸漸不同。另外,陳桂林有個沒有出鏡的唯一至親:他的奶奶。陳桂林是個怎樣的人,透過他對奶奶的思念已足以說明一切。巧妙地,故事為這個滿臉鬍鬚的老粗,安排了一隻他珍重的粉紅色小豬表。本來格格不入的,卻把奶奶與孫兒的愛念形象化起來。因為《周處除三害》在大陸大受歡迎,淘寶上已有不少同類的粉紅色小豬表出售。我也準備去買隻來戴,扮扮粗中有細的陳桂林。
「新造的電影人」
黃精甫闊別銀幕多年,《周處除三害》全片下來,並沒有「黃精甫作品」五個字。片首打出一系列製作及出品公司名錄後,故事正式展開。片末,在最後一個震撼大特寫、悲壯的小號音樂響起後,片上演職員名單輪替顯示(本片監製為李烈及黃江豐)。貴為本片編劇、導演及剪接三個主要崗位的黃精甫,名字似乎沒有特別被放大,與一眾工作人員並列在一塊。
《周處》陳桂林若是個「新造的人」,黃精甫又算不算是個「新造的電影人」呢?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40317/s00005/171060984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