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鏡 《以色列鐵娘子:梅爾夫人》

星期日明報 2023年10月1日

梅爾夫人,七十多歲老太婆煙不離手。

《以色列鐵娘子:梅爾夫人》(Golda)是個不錯的人物傳記電影範例。梅爾夫人(Golda Meir)為以色列前總理,1969年至1974年在職。她是傳奇女子、以色列舉足輕重同時又極具爭議的風雲人物。那個年頭,別說中東國家,即使全世界,也沒出現過幾多位女性政治領袖。要把梅爾夫人完完整整的事迹拍來,一齣戲的篇幅難以裝載,《以色列鐵娘子》於是只聚焦二十多天:由1973年10月6日起計。這段期間,以色列與鄰國埃及、敘利亞爆發了「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

Subscribe now

這二十天非比尋常、事關重大。埃及與敘利亞先發制人,於對猶太人別具意義的「贖罪日」、向以色列展開攻擊。埃、敘兩國開戰的首要目的,是要奪回幾年前在另一場戰爭中敗給以色列的土地。「贖罪日戰爭」爆發,以色列大失預算,加上情報機關誤判,頭幾天損兵折將嚴重。梅爾夫人為時任總理,無可避免承受巨大壓力,精神與肉身都飽受煎熬。

夫人的身體本來就不妙。她生於1898年,1969年就任總理時已七十一歲。《以色列鐵娘子》沒有怎樣交代鐵娘子的背景,不過從前拍她的影視作品不少,可以作為看片後的補充,這留待下面再談。《鐵娘子》從頭到尾一直強調的,是夫人超誇張的煙癮(咖啡癮也嚴重)。影片首個畫面正是煙霧迷漫。梅爾夫人健康不佳,所以明明國難當前了,二十多天裏頭,她仍得神神秘秘的進出醫院(領導人健康乃國家機密),接受放射治療。

《以色列鐵娘子》飾演梅爾夫人的,是老戲骨海倫美蘭(Helen Mirren)。不查不知,美蘭七十八歲了,比戲裏面她演的主角還要年長一些。國外有評論,批評影片不找猶太裔演員。他們詬病海倫美蘭的化妝,尤其那高聳的鼻子。毫無疑問,從市場角度,海倫美蘭的知名度對電影有幫助,而她的化妝、造型,配合她舉手投足、內心戲的發揮也入型入格。梅爾夫人是個政治家,對軍事完全外行。然身處一眾武官之間,她既果斷嚴明、有時卻溫柔,成為左右局勢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整齣戲可算全押美蘭身上

整齣戲真可算全押在美蘭身上。《以色列鐵娘子》不止敘事的時段濃縮,視點也刻意設限。觀眾較少機會看到梅爾夫人之外的世界。換作是別的傳記片,一旦講到戰爭爆發,多少都會描述一下交戰狀况,例如1982年英格烈褒曼主演的梅爾夫人傳記電視電影《霸政女英豪》(A Woman Called Golda)(全長三個多小時可在YouTube看到)。《鐵娘子》的出發點不同,它整體的空間十分幽閉。或可以說它更寫實——大後方運籌帷幄的政客,為大局與個人安危着想,只好躲起來、不見天日了。

梅爾夫人經常進出的幾個場所,位於特拉維夫的府第、辦公室的會議室、地下指揮中心、位於耶路撒冷的醫院……空間往往不大體面:不加修飾的水泥建築、後樓梯、建築物的天台、窄道甚至秘道(進醫院必經過殮房)。她獲得的戰爭與局勢資訊,大都來自幕僚的匯報或電視新聞。那年代影像科技沒有今天先進,軍事行動的實時監控,全片好像只出現過一兩次。當然,影片困囿的場景、局促的視點,背裏也肯定是製作人為控制成本的權宜。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之下,重溯大時代、大歷史?影片這方面相當明智。

如是,故事很多時候着墨梅爾夫人與身邊人的交往,其中戲分最重是她的私人助理Lou Kaddar(Camille Cottin)。Kaddar照料夫人的一切起居,深得信任,堪稱她的心腹。梅爾夫人身為人母、祖母,當起總理來,特別有份女性的觸覺。總理辦公室一名打字員(Emma Davies)的愛兒上戰場了,夫人幾次顯示出由衷的憐憫。梅爾夫人的存在,其實已充滿話題、戲劇性。在完全由男人支配的國際政治版圖,竟然有個像她那樣與別不同的老婆婆。形象親民,每次現身皆挽着包包。包包裏頭,除了香煙,還有本小帳簿。

《以色列鐵娘子》導演叫Guy Nattiv,美籍以裔。幾年前看過他一齣精彩的短片Skin,以種族仇恨為題。《鐵娘子》編劇Nicholas Martin之前寫電視劇較多,今次他的劇本採取通俗的策略。七十年代中東諸國的矛盾、劍拔弩張,以色列建國後被認受的來龍去脈等等,謹憑片首的字幕輕輕帶過。《鐵娘子》全片的焦點,集中寫出梅爾夫人的感情與焦慮。始終,那才是觀眾較能聯繫的人之常情。

夫人與一眾官員的會議,每當就着局面的各執一辭時,她每每能一錘定音。事實證明,她有時比身經百戰的將領還要冷靜、沉着。戲裏時任國防部長Moshe Dayan由Rami Heuberger飾演,戲初講他去以色列北部的戈蘭高地觀戰,竟被敘利亞的軍力嚇得屁滾尿流。及後,慶幸梅爾夫人知人善任。她一方面安撫Dayan的情緒,另方面找更勝任的人擔崗重任。

Dayan這位「獨眼龍」來頭不少的。兩天前看了另一齣同樣叫Golda(2019年)的紀錄片,話說1969年以色列總理艾希科爾(Levi Eshkol)因心臟病猝然離世;Dayan這個相對年輕的將軍,一度是熱門的總理繼任人選。惟Dayan所屬的工黨內部,覺得需要一個更富經驗的人選。因此,一把年紀的梅爾夫人才臨危受命。

與基辛格博弈 中看

另外,《鐵娘子》夫人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博弈也中看。Liev Schreiber這個演員真不錯,扮誰都維肖維妙。二十多年前,他在電視電影RKO 281演過才思敏捷的導演奧遜威爾斯。於今人到中年,這次壓低噪門、放慢節奏扮演基辛格。七十年代正值冷戰,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的爭端,背後有美國及蘇聯的推波助瀾。梅爾夫人表面與尼克遜言談甚歡,但她絕對明白美國在中東問題上如何左右逢源。更何况,「贖罪日戰爭」爆發時,尼克遜本人受「水門事件」困擾,他也自身難保了。

夫人與基辛格每次電話聯繫、見面,總是不亢不卑的。某次,基辛格說,「總理女士請你記着,我先是美國人,繼而是國務卿,第三才是猶太人。」夫人聽罷,睿智幽默的回應,「別忘了我們在以色列,閱讀(希伯來語)是從右至左的。」夫人對美國認識很深的、英語非常流利,她曾在威斯康辛州的密爾沃基市成長。此成長經驗,應該有助她日後與美國政客交手。

「一切政治生涯,全皆以失敗告終。」梅爾夫人戲裏一句金科玉律。《以色列鐵娘子》是個倒敘故事,甫開始時,「贖罪日戰爭」已事過境遷。夫人因為處理事件備受質疑,一年後(1974年)得接受最高法院的調查問話。1973年10月那二十多天的回憶,就是由她在庭上細說往事而成的。據說,梅爾夫人在世界各地為人稱道,國內對她卻一直眾說紛紜。真的麼?《鐵娘子》要重新肯定她的貢獻?老婆婆當總理幾年,雖有錯估形勢、進退維谷時候,可以色列也全靠她引領走過低谷。《鐵娘子》一片下來,她給人的印象是:處事精明、有理有節;對人、對國家有情有義、鞠躬盡粹。

政治領袖的功過如何衡量?《以色列鐵娘子》那本私人小帳簿提醒我們,別人如何總結是一回事,人總有良知的,自己多多少少有另一筆帳目,得失寸心知。

1977年,梅爾夫人終於有機會與埃及總統沙特(Anwar Sadat)面對面,共商和平大計。《以色列鐵娘子》片末的歷史片段太可愛了。夫人幽默風趣、連消帶打,逗得沙特及與會賓客開懷大笑。本片雖為故事片,該歷史片段,用不着以戲劇重現了(英格烈褒曼那齣反而有重拍),原原本本放出來就足夠好看。1978年,埃及的沙特總統、以色列總理貝京(Menachem Begin),與美國總統卡特簽訂「大衛營協議」,促進中東地區和平。同年,沙特與貝京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一年年底,梅爾夫人撒手塵寰,享年八十歲。

看完《以色列鐵娘子》,不妨看看上面提過英格烈褒曼的《霸政女英豪》。而2019年的Golda也值得參考,該片把梅爾夫人的故事說得更完整。其中,1972慕尼黑運動會,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入侵選手村,十一名以色列代表團成員被殺害。夫人大為震怒、怪責德國當局,並下令對恐怖分子展開獵殺。史匹堡曾把事件拍成政治驚慄片《慕尼黑》(2005年)。

紀錄片也許更震憾,Golda一片訪問了以色列情報局(Mossad)當年局長Zvi Zamir(即《以色列鐵娘子》片首在停機坪等候夫人的男子)。Zamir垂垂老矣,憶起當年奉總理命的行動,聲線顫抖、猶有餘悸。關於行動的可怕細節,他堅決守秘,日後將把它帶到棺材去。

可見,梅爾夫人要是心狠心辣起來,比任何男人有過而無不及。Golda紀錄片還訪問不少曾與她共事的人,有人讚她性格隨和,有些則幾十年後仍對她不以為然。

「政治軍事的前線永無寧日」

鐵娘子的影像,不論劇情、紀實縱使已不少,四年前紀錄片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有段1978年未曾播映的電視訪問。訪問為正式錄影以外的內容,問題來得更閒話家常,夫人點起香煙,也就更暢所欲言了。主持人問:「你在任時,工作以外可有閒暇,可以讀讀書、去劇院?」她答:「少之有少。政治、軍事的前線永無寧日,不能像普通人一樣享受生活,好夢難圓。」

她曾肩負多大的重擔!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色列鐵娘子》的事蹟,當政者好好參考。

Subscribe now

按:紀錄片Golda可透過Vimeo網站付費 觀賞:vimeo.com/ondemand/golda3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家明雜感 logo
Subscribe to 家明雜感 and never miss a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