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矣!泰倫斯戴維斯——特立獨行的電影作者

星期日明報 2023年10月15日

《泰倫斯三部曲》(1983)

泰倫斯戴維斯創作孜孜不倦,拍與寫一直至生命最後歲月。兩年前,他才完成一齣叫《祝禱》(Benediction)的傑作。維基資料說,他本來準備把茨威格的小說《變形的陶醉》搬上銀幕。

《祝禱》香港好像不曾放映?台灣把它稱為《我心悵然如詩》。戴維斯貫徹他對時代與文學的愛好,《祝禱》主角為一次大戰時期英軍一位詩人沙遜(Siegfried Sasson,戲內由Jack Lowden飾演)。沙遜是戰爭英雄,獲頒受過英勇十字勳章。惟他後來選擇站到反對戰爭的一邊,一方面基於人道立場,他見盡軍人的苦難、為官的不義;另方面,這個決定也與其胞弟、好友紛紛壯烈犧牲有關係。

影片之前沒有看過,幾天前找來一看。沒料到,英國演員朱利安山德斯(Julian Sands)有份演軍官角色,是沙遜的上級。山德斯這位當年《翡冷翠之戀》的帥哥,於今已老了。很不幸地,年初讀網聞知道他在加州行山失蹤。五個月後傳來噩耗,遺體找回,一命嗚呼。《祝禱》成為他的遺作之一。

《祝禱》的沙遜拒絕履行一切軍事命令,他逃得過軍事法庭審判,卻躲不掉軍方安排的治療。整齣《祝禱》,就是描寫沙遜在軍事醫院的日子。他與風度翩翩的首席醫務官Rivers醫生(Ben Daniels)惺惺相惜,每次兩人會面,對話總是十分坦誠、睿智;醫生鼓勵他投稿到醫院的官方雜誌。住院期間,沙遜又分別愛上幾名院友,其中包括另一軍旅詩人歐文(Wilfred Owen,由Matthew Tennyson飾演)。歐文從醫院康復後,奉命回到前線,不久後戰死沙場。

戴維斯的《祝禱》充滿詩意,片初交代沙遜把十字勳章丟棄的畫面,簡直美不勝收。好幾次過場段落,演員Lowden鏗鏘朗讀沙遜的詩歌,畫面配以一次大戰的黑白歷史影像。戴維斯的個人風格繼往開來,影音搭配令人驚艷。演員個個見功架,全片的文戲,內景寧謐、氣氛集中,戲劇別具張力。敘事也是他一貫的跳躍。一次大戰時期的沙遜安坐教堂內,鏡頭圍着他轉,慢慢年華老大的他出現在我們跟前。由此時起,年輕、年老兩段輪流敘述。

《祝禱》(2021)

對了,泰倫斯戴維斯一開始就拍「自傳」電影。他最早拍的是短片,七八十年代三齣黑白短片合稱為「三部曲」:1976年的《孩子》(Children)、1980年的《聖母與孩童》(Madonna and Child)及1983年的《死亡與變形》(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裏頭明明有很強的自傳色彩,但卻與一般個人傳記有區別。他不拘泥於重組真實,經常把虛虛實實混為一體。

戴維斯生於1945年11月,不多不少屬於嬰兒潮。他在戰後的利物浦成長,來自一個天主教工人階級家庭。十兄弟姊妹中排行最細。他年幼喪父,但記憶中父親橫蠻粗暴。因此他後來的作品,家庭中總少不了一個父權人物。至於母親,他曾揚言是「一生中至愛」,當年母親離世他傷痛欲絕。難怪他的電影常見堅忍的母親、女性形象。荷李活電影、歌舞片,屬於他五十年代成長重要的組成部分。親友、鄰舍聚會的熱鬧,大伙兒引吭高歌,也是他「自傳」電影中經常出現的畫面。從三齣短片開始,他已習慣把回憶與刻下、想像與真實並置了。

當然也包括對性的好奇及困惑。《孩子》年幼的主角上學校游泳課,泳池邊見打赤膊、高大俊朗的師兄目不轉睛。鏡頭一轉主角已成年,看醫生希望解決「對女孩子沒興趣」的毛病。《聖母與孩童》主角是個成年人了,有幕他到教堂告誡,向神父主動和盤托出「不孝敬父母」、「不望彌撒」等微不足道的「罪孽」。神父問還有別的麼?他說沒有了。諷刺刺地,畫面偏偏顯示,他之前為一個光着屁股的男人口交。

泰倫斯戴維斯算有點大器晚成。三十歲才開始拍短片,拍罷三部曲後(1984年)出版了一本小說(Hallelujah Now),然後四十多歲拍成第一齣長片。事實上,從七十年代至最後一齣《祝禱》,半個世紀以來他的作品並不多,加起來只有八齣劇情長片、一齣紀錄長片及幾部短片。其中,2000年的《歡悅之家》(The House of Mirth)與2011年的《藍藍的深海》(The Deep Blue Sea)更相差十一年之久。產量何以如此少?戴維斯本人受訪偶爾會提及,計劃集資的過程非常困難。他由始至終,都是電影工業之外的特立獨行分子。

這多少源於他的電影太獨特,脫離一般的想像或預期,難以拼入俗套的歸類。以他1988年長片處女作《聲邈物靜》(Distant Voices, Still Lives)為例,它描述五十年代一個利物浦中下層家庭的蛻變,顧名思義分成兩部分。「聲邈」講父親暴虐與病故,「物靜」交代子女結婚、家人離散及其他好景不常。全片沒有半個建立鏡頭,幾乎全是內景及中鏡,光影色調很美。與同代英國影壇其他導演比對,戴維斯似乎一開始就找到形式至上(格連納韋、戴力詹文)與紮實戲劇(米克李)兩者的平行,自成一體了。

文質彬彬的英國導演泰倫斯戴維斯。

《長日將盡》該算是戴維斯拍利物浦「自傳」故事的最得意之作。不止片首之匠心,片尾以一曲Tammy完整貫穿的高角度橫移鏡頭,不斷從右往左方向推過去,帶觀眾從另一角度回看家庭、學校及教會。那個鏡頭,堪稱他所有作品中最技驚四座的段落。

《長日將盡》後,泰倫斯戴維斯有兩次別開生面的嘗試——拍美國故事。1995年的《霓虹寶典》(The Neon Bible),2000年的《歡悅之家》。戴維斯的兩個劇本,均是改編自同名的文學作品。

《霓虹寶典》他伙拍美國名伶羅蘭斯(Gena Rolands)。影片整體氣味,其實與他拍利物浦的舊時代相似,同樣都是工人階級家庭。不過影片背景稍稍推前到四十年代,地點改為美國南部的喬治亞州小鎮。於是《霓虹》也會側寫到3K黨、珍珠港事件及二次大戰完結(美國大兵紛紛透過棺木運回國),美國庶民社會幾個時段的興替。

小男孩由十歲到十五歲,成長依舊孤單、生命仍然殘酷。父親失蹤、母親失智,慶幸有善解人意的姨媽(羅蘭斯演)在身邊。她還是個歌手呢,台上風采分外迷人。《霓虹》倒敘故事,片首主角少年在行進的列車上,往事慢慢細說重頭。片初想不到,他年紀輕輕竟然已那樣不堪回首。《霓虹》或許是文學改編之故,故事性比戴維斯之前的稍強。值得一提,他喜歡用「窗外」的意象,往往把人物框在窗邊,讓他們遙望外頭無盡遠方。本片的列車與窗外的明月,正屬一例。

2000年《歡悅之家》同樣改編小說,背景回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紐約。戴維斯說,他要以本片證明,自己可以寫一齣完全線性敘事的戲。從《歡悅》開始,他也拍了幾齣以堅忍女性為主角的作品。

《歡悅》主角Lily由美劇《X檔案》的姬莉安德遜(Gillian Anderson)演。Lily表面看是個不愁衣食的貴婦,生活奢華。她婉拒律師(Eric Stoltz)提出的婚約,嫌對方不夠門當戶對。然而再看下去,Lily原來沒有想像的富有,而且債務纏身。整齣《歡悅》,我們看着一個獨立女子,周旋於金玉其外、偽善的上流社會圈子,掙扎求存。影片的結局十分淒酸。

戴維斯這時不再拘泥從前的形式主義,畫面依然以內景及中鏡為主,不過鏡頭偶爾還會捕捉到外景、舊建築的優美。他敏銳的音樂觸覺,去到時代劇更大派用場。《歡悅》甫開始即用上意國作曲家馬切羅著名的D小調雙簧管協奏曲。什麼都先不用說,一下子把觀眾吸進去。

《歡悅》後的十一年,戴維斯沒拍劇情長片,中間他完成了一齣名為《城市流光》(Of Time and City,2008)的紀錄片,是他首項數碼製作。該片全用檔案片段、戴維斯本人親自旁白、援引大量文學片語,製作成與他成長密不可分的「利物浦物語」。再看《城市流光》,有點想起早前有機會在電影資料館看到,本地影評人羅卡(卡叔)的自傳紀錄片《星影路》。兩者都是個人與城市的平行傳記。

磨劍十年,與《歡悅之家》相隔十多年後的幾齣戲,踏入古稀之年的戴維斯,的確是走進創作另一高峰了。它們全部有出處:2011年的《藍藍的深海》改編劇場作品,2015年《夕陽之歌》改編1932年的蘇格蘭小說。2016年《愛美麗的今生》(A Quiet Passion)雖然為原著劇本,不過他寫的倒是十九世紀美國詩人狄更生(Emily Dickinson)的家庭與創作事迹。

《愛美麗的今生》製作精緻,果敢女子正好切合這個時代的需求。《夕陽之歌》更可說是蕩氣迴腸,影像華麗。1900年代蘇格蘭農家女子(迷人的Agyness Deyn),好不容易逃出暴躁父親(Peter Mullan)的魔爪,以為可與情郎終成眷屬。天意弄人,少夫妻竟要面對一次大戰爆發、家庭被分散之苦。戰爭對人的殘害、對人性的扭曲,《夕陽》與文首提及的《祝禱》異曲同工。

戴維斯2010年代三齣戲,我最心儀《藍藍的深海》。再一次以1950年代英國為背景(戴氏真的沒拍過當代題材),麗素慧絲(Rachel Weisz)演法官爵士的嬌妻Hester,夫妻關係了無生趣,再加上家婆很難服侍。她搭上年輕俊朗的空軍機師Freddie(Tom Hiddleston),朗才女貌的一對,可惜愛情不能飲水飽。Hester跌入「安穩」與「熱情」抉擇的兩難。

劇場改編,場景集中,敘事時幅甚至只集中在一天裏頭。慧絲演活了一個讓人心痛的少婦。戴維斯的實驗味去得更盡,橋段雖來自劇場,可電影的手段仍十分豐富——柔焦鏡貫串全片(攝影師為德裔Florian Hoffmeister,近作是Tár)。聲音也一如既往,家居環境寂靜得有點可怕,幾個角色猶如困囿在自己的世界。

《藍藍》、《夕陽》與《愛美麗》三齣2010年代女性電影後,就輪到文首提及2021年的《祝禱》。少小離家,由女性題材,再次回到他「三部曲」的同志困惑。戴維斯的電影拍到生命最後,他大概不會預計《祝禱》將成壓卷作。戲有戲的命,今天人已離去,《祝禱》恰好為他電影生涯,畫上完美句號。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家明雜感 logo
Subscribe to 家明雜感 and never miss a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