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仍有餘悸——《疫起》

星期日明報 2023年10月8日

戲裏的隔離區域,猶如無人的結界。

一齣台灣片兩個月前公映時好像給遺忘了,幾天前它獲得金馬獎好幾項提名,加上已在串流平台發布,正好順勢再看看、談談。

戲名叫《疫起》,英文名Eye of the Storm,講的是2003年4月下旬SARS(非典型肺炎)在台灣爆發的事件。編劇劉存菡、導演林君陽。看片尾字幕,《疫起》原名「煞塵爆」(兩片名皆「食字」),2020年贏得金馬創投的百萬首獎。英文名「風眼」別致,一來指疫情下的醫院;二來,零三年的4月,台灣真的面對颱風柯吉拉的吹襲。

時間太完美了吧?一齣2023年的戲,回溯2003年SARS,不多不少於2023年Covid-19疫情稍稍放緩後問世。三年前,劉存菡難道是有鑑於新型肺炎疫情的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奮筆直書?同年並贏得金馬創投獎。非也!讀到網上一則編、導的專訪(題為《共感封院風暴》)。他們的劇本敲定時,Covid仍未傳到台灣。換言之,這個戲的誕生,背後有「電影之神」的推波助瀾。三年過後,影片拍竣出台,Covid疫情的折騰算是過去。《疫起》的「溫故知新」是以來得順理成章,一方面回溯二十年前,同時也直指我們過去三年的反常日子。

Subscribe now

回望SARS傳台後封院事件

觀《疫起》創投的原有簡介,計劃本來有更大野心麼?敘事交代SARS如何從大陸、香港再蔓延到台灣,猶如蘇德堡的《世紀戰疫》(Contagion)。現在成片更聚焦了,只寫一間位於台北的醫院,故事根據當年台北和平醫院被封院的經過改編(戲裏易名為「北台聯合醫院」)。影片的地點集中,時間只有幾天,人物全是院內醫護人員、病人及被圍困的坊眾。局限的視點,形成更可怕的氣氛。所有人不知就裏,聽天由命。既害怕致命的傳染病,也疑慮難以測度的人心。

《疫起》大概想做到產業的示範,故事講來相當講究效率。兩小時的影片,首十五分鐘就基本交代了人物及處境。主角夏正(王柏傑)是胸腔科的駐院醫生,故事開始的清晨,他換上便服準備下班。夏醫師看上去三十多歲,高大俊朗,只是當下他顯得焦躁不安。他與妻子分離了,難得有機會與小女兒共聚天倫、陪她過生日,可惜他分身乏術。手持攝影機跟着他穿來插去,見證他離開醫院後又被迫折返,趕緊為急症病人施手術。夏醫師被生活壓力磨蝕了,作風滑頭,連行醫都有些得過且過。

另一對主角是較熱血的年青愛侶。護理師安泰河(曾敬驊)對病人無比上心,他瞧不起夏醫師的愛理不理。安泰河與一位標緻的實習醫生李心妍(項婕如)出雙入對。不過泰河的對白談及,他準備到香港加入無國界醫生。兩人若分隔兩地,關係恐怕有暗湧。另一名要角叫金有中(薛仕凌),他是借病混入醫院秘密採訪的狗仔周刊記者,為人賴皮。金認識夏醫師,夏卻很怕被他拖累。《疫起》重現的二千年代初,狗仔報追訪、乜周刊報道是港台兩地資訊流通一個重要渠道。

有些好奇、不解,安泰河、金有中這些名字怎的如此韓風?今天韓國電影執亞洲產業的牛耳,難道《疫起》作為一齣簇新的台灣電影,暗裏也以他們為學習、仿效的標竿?

此外還有一些副線人物,一位叫王莉貞(高伊玲)的護士長病倒了,同事為她檢查。他們當時未知道,那其實就是SARS。王莉貞幼小的女兒小榆(賴雨霏),下課總來醫院找母親。這天也不例外,可她來到時候,母親已被送到隔離病房了。還有接載過夏醫師一位的士司機江國榮(張永正),好心把醫師的失物交還也來到醫院,封院時與眾人一起被困在大堂。病房裏頭,還有個生無可戀的末期癌症病人林伯伯(王明台),以及經常來探望他、有口難言的兒子(陳家逵)。

聚焦院內情况 迴避院外世界

醫院上下牽涉幾百到上千人,本來各有各的日常、大大小小的煩擾。2003年4月24日的中午,他們被突如其來SARS爆發、醫院封鎖殺個措手不及。諷刺在,他們全都是透過電視新聞直播,才知道自己的身處地已被警察圍封起來,從此無法進出。《疫起》聚焦院內的視點明智,這樣正好迴避了醫院以外錯縱複雜的世界,包括避談疫症的真正傳染源頭、以至政府決策潛在的失誤等(當時台北市市長為馬英九),純粹只集中寫院內,各人如何渡過難關。

當然,醫院也是社會的縮影,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政治?《疫起》食字片名取「一起」的諧音,院內不同階層一起面對疫情,卻未必是萬眾一心的。我們或許仍有印象,SARS那年,聽過台灣有醫護逃離醫院的新聞。搞不好當時內心還暗自比對,香港醫護人員倒一直緊守崗位,有的還因而不幸殉職。《疫起》的北台醫院也重演了醫護示威、拉橫額的事件。SARS來得太突然了,有醫護罷工拒絕接觸染疫者,以免禍及自己與家人。《疫起》若能再深入從罷工者的角度去剖析會更好,現在只能把他們的行為,寫成純粹從私利出發。

但透過罷工者,更能突顯主角的無私。安泰河從頭正氣到尾。他為何如此出類拔萃?戲的中段他有交代的,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改寫了他一生,他從此對生命及親情特別執著。《疫起》的北台醫院大樓,共分A、B兩棟,B棟專門接收SARS患者,包括受感染的醫護。泰河在疫情爆發前到過B棟工作,爆發後不久,他被A棟同事白眼,要求他回去。泰河也真的穿起全副武裝的防護衣,主動到B棟幫忙。整天工作完成,不單疲累;他臉上除了汗水與污垢,還有兩道深深的保護眼罩印痕。

寫出醫護戰戰兢兢 感同身受

恐怕只有前線的醫護人員,才能體會疫症爆發期間,那份步步為營、稍一不慎的膽戰心驚。探熱針的刻度,拜託一定不要超過紅線。《疫起》把前線人員這份戰戰兢兢寫出來了,讓觀眾感同身受。科幻片、生化危機災難片的防護服穿了一個洞,角色驚惶失措,那些情節距離生活太遠;萬萬沒想到,《疫起》臥牀病人一次出其不意的咳嗽,同樣達到叫人臉色一沉的震撼效果。戲中不止一次,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稍覺異樣,離去時急急脫下、丟掉防護裝備,去浴室拼了命的冲擦全身。誓要把病毒連身體髮膚一併洗掉方才罷休。

《疫起》不止泰河一人,夏正醫師也冒險去過醫院的B棟。他的目的是想查出病毒的源頭。相對從頭正直到尾的泰河,夏正的轉化也許才是全片最戲劇性之處。

資料說《疫起》借用台中已荒棄的醫院作場景,戲裡的A棟與B棟,被佈置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A棟還算正常、較有人氣,只是經常被幽微的綠調光所籠罩。B棟好比迷離境界,經常不見人影,地上偶然見到屍袋。而A棟與B棟之間,院方下令完全封鎖。偶然有物資傳遞,運送者需經過一道伸手不見五指的走廊,氣氛異常可怖。空間把情侶分隔,泰河與李心妍有段時間只能隔著天台對望。此外,兩個空間也有兩次對剪,兩頭的醫生醫護,在崗位各自賣力地救急扶危。

如無意外,《疫起》應該是看過華語片中,最認真重現醫護工作的一齣,絕非港劇甚麼「仁心」般兒戲的貨色。顯然編導、製作人在research、重現真實花上不少心機,手術過程的刻劃尤其有實感,剖腹、內臟等道具、化妝等都疑幻似真。

《疫起》避開醫院以外的世界,不談出面的大局或政治。影片除了幾個把自己困起來的罷工醫護,基本上沒有壞人(即使罷工醫護也着墨不多,沒有刻意醜化)。醫院管理層很被動,惟他們仍竭盡所能,謝盈萱演的主任,是個戲份不多但討好的角色。電影相信,災禍面前,人的心總是美善的。夏正由「自我」到「無我」的蛻變好看,慢慢找回醫者父母的初心。甚至,連依靠他混入醫院探訪的狗仔報記者金有中,竟然也有正直、充滿理想的一面。

第一次看《疫起》,邊看邊暗忖:台灣片這種通俗流暢的水平,香港電影還能企及麼?它宣揚的訊息呢?當社會大難臨頭、政府失效,公民社會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即使愛莫能助的,也與災民站在同一陣線(夜裏用蠟燭砌成的台灣島實在太美了)。媒體則盡其調查報導、監察的責任(記者向報館發電郵時,Modem連線的聲音真令人懷念)。以上加起來的美德,香港電影仍敢打正旗號高舉?2019年,香港的醫護曾經站得那樣前。今天電影審查機關,說不定聞「醫護」二字已色變。

或許港片只剩下親情、愛情才可以毫無顧忌去抱擁吧,這些也是《疫起》重點要歌頌的。那個叫小榆的女孩乖巧、演員賴雨霏年紀輕輕演技不錯。的士司機大哥宅心仁厚,角色可說典型卻也奏效。夏正絕對是個好爸爸,他的女兒,我們只憑他講電話時聽到她的聲音。單聽父女甜絲絲的對話,已深覺裏頭有滿滿的愛了。

手搖拍攝 加強紀實味

《疫起》的成功,有賴整體配合。導演林君陽其實很年青。我看過他十年前首齣長片《愛的麵包魂》,印象普通。到幾年前他拍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已經有口皆碑了,證明十年來進步不少。攝影師包軒鳴經驗豐富,這次他用大量手搖拍攝、增強紀實味。特別喜歡他初段為泰河、李心妍這對小情侶安排的後樓梯空間,窗外有朦朧夜景點綴。那是小情人從崗位下來,躺臥稍息、吃泡麵或零食的小天地。某個白天的鏡頭,李心妍躺着靜靜觀察熟睡的泰河,還有點點英瑪褒曼的味道。

其他技術人員如剪接的解孟儒、配樂的盧律銘等都與導演同代,卻已在行頭獨當一面。影片的演員,坦白說對我而言全部陌生,包括主角王柏傑,不過整體表現出色。原來王柏傑演《九降風》起家,出道時應是偶像派吧?還演過一些港片及合拍片。現在步入中年,演個焦頭爛額的失婚專業人士,味道剛好。

《疫起》憑藉台前幕後眾人的努力,觀眾的情緒被牽動。它向前線醫護人員致敬,並為廿年前那個不論對台灣或香港的多災多難歲月,留下雅俗共賞的印記,回看叫人仍有餘悸。電影儘管要考慮票房、產業的持續發展,卻也起碼得呼應時代脈搏、盡點社會責任吧。

Subscribe now

(按:《疫起》雖已落畫,但自八月中起已登上Netflix平台,供訂閱者隨時觀賞。今年第六十屆金馬獎又是李安擔任評審團主席。十年前他擔任主席,新加坡片《爸媽不在家》爆冷擊倒大片成大贏家。11月25日不妨留意,看看較主流、共獲八項提名的《疫起》,能不能得到他及評審團的青睞?)

Loading...
highlight
Collect this post to permanently own it.
家明雜感 logo
Subscribe to 家明雜感 and never miss a post.